第(1/3)頁 第51章 都這個時候了,還不安撫人心。 王波和李順的起義終究差一點,被宋朝所撲滅。 可宋朝對起義軍的鎮壓也同樣沒能做到盡善盡美。 王繼恩雖然復制了趙匡胤平滅蜀地的路線,可在攻克成都后,王繼恩帶領大軍盤踞此地,時常飲酒作樂,大開宴席。 并將成都庫府等地方的財庫財富劫掠一空,而且軍紀混亂,常有克扣軍餉、搜刮百姓、欺辱婦女的情況發生,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做兵過如匪。 這與李順的起義軍的嚴明軍紀、秋毫無取形成了極為諷刺的對比。 而造成的影響,雖然短時間看不見,卻是極為深遠和巨大的。 —— 宋朝,開寶元年。 趙匡胤覺得,哪怕是被自己親弟弟坑了,也沒有如此氣憤,連一貫的儀態也保持不住,直接將眼前身前的桌子踢飛了出去。 隨后想起來,此人在與趙光義合謀時就已經被自己下令捉拿了。 可心中的怒火卻還是無法遏制的節節攀高。 他當然清楚王繼恩的所作所為有多么大的影響,當年他派出王全斌時也是這般的兵如匪過,若不是念在他追隨自己,多年征戰有勞,才豁免了他的性命,只是將其貶到一個偏遠的小地方。 可如今居然又有同樣的人跑出來干同樣的事! 莫非是自己當初對王全斌處置過輕? 才養成了這種風氣! —— 宋朝,淳化四年。 趙光義神色陰晴不定,本來還在贊賞王繼恩的他,之前對王繼恩有多贊賞現在就對他有多么的不滿。 他如此行事不就是在昭告全天下的百姓,他這個做皇帝的識人不明,壓迫百姓,不親進底層!就不就是在將他以德治國、圣人天下的政治理念放在地上踩嗎! 底下的臣子自然看出了趙光義的臉色,也隨即改口道:“陛下,王繼恩如此作為,實在是有負皇恩,有辱斯文,愧對天子的信任,當加以處罰才是。” —— 唐朝,貞觀三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