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61章 大家心里誰沒點小心思! 清朝,康熙二十五年。 康熙也陷入了沉思,他們大清最開始也是游牧民族,倘若到了那種危急時刻,也會像先祖們一樣暫時撤退嗎? 可先祖們撤退,只是因為草原上并沒有多少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而即便中原人打來也難以帶走。 可如今自己身在京城,到底是堅守這座城池? 還是暫時撤退? 康熙猶豫不決。 —— 唐朝,貞觀三年。 雖然他們也知道天子九逃的事實,看似著實很有游牧民族的風采,可這不妨礙他們因為大唐的顏面盡失而感到憤怒。 【除了尚武的風格和敢于撤退的決策外,關隴集團出身的鮮卑與漢人的結合帶來的影響遠遠不止如此。】 【還有唐朝血統的混雜,而這也讓它對于外來血統、外族人都較為寬容】 【整個國家呈現了一股極為自信、開放的心態,極大的促進了國家的對外交流和貿易,而這很大程度上都來源于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影響。】 【他在位時,朝堂之上有著多方人士,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血統并不統一,只要你有能力、夠忠心,無論是什么血統,唐朝都能容得下你。】 【除此之外,高層的風氣自然也會向下傳播,正所謂上行下效,民間也出現了很大一部分人與外族通婚,這反過來更加助長了唐朝的開放性,并且增加了唐朝的混血人數。】 【這也讓更多的游牧民族對唐朝產生了向往心理,降低了對唐朝的警惕心,真正意義上的對其心服口服。】 —— 宋朝,開寶元年。 趙匡胤也在思索他的大宋。 其實他本身也不是一個極度排外之人,只是大多生長在中原這片土地上的人更容易收服收服為手下,為自己效力。 而任用外族將會增大動亂的可能,他也沒辦法。 —— 清朝,康熙二十五年。 大殿里已經有部分官員神色微動,卻依舊看起來面無表情,他們已經習慣了,一向如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