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66章 沒點上面的指示,誰敢去動? 【同時,在李淵等人前進的路上,李世民也并沒有閑著。】 【他一路招納英雄豪杰、賢才能人,到達晉陽時,手下的兵力已達九萬人。】 —— 唐朝,武德九年。 看著神跡中年輕的自己,李淵突然有一些感懷了。 當時河東的駐守將領黃仁在軍事方面確實頗有心得,極其擅長守城,自己耗費了半天功夫都沒能夠取得多少進展,極其讓人難受。 就這樣放著不管,徑直離去是極有可能被兩面包圍,陷入劣勢的,可自己時間也確實如老二所說不多了,倘若在一個地方拖得太久。 那么隋朝主力軍緩過氣來之后,恐怕下一個目標就是他們自己了,所以他最終才留下少數兵力假裝圍困河東。 而且他還準備了一手,晉陽縣令劉靜文也被自己派出去據守潼關,再加上這樣的安排,自己才敢果斷的離開河東,有了不再擔心河東援軍抵達的勇氣,避免自己陷入劣勢。 —— 漢朝初年。 劉邦有些羨慕,李世民雖然也是一個馬上皇帝,但任用人才居然也不弱于自己,這一點可謂不明顯。 要知道前來投靠李氏家族的人必然是聽李淵的話,而他們自己私下在李建成這個長子還在同時有能力的情況下,還選擇李世民,這種收服人心的能力,可謂不簡單。 他劉邦雖然知人善任,可也承認,自己不是在戰場拼殺的猛將。 這李世民倒是結合了明太宗和自己的優點,既能收攏人心、招收賢才,還能騎馬上陣、殺伐敵人,身先士卒沖上戰場,可謂文武雙全。 同時他也明白李世民個人魅力、招攬人心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加,從一路打仗,可自己的人手不僅沒有減少,反而翻了三倍之多就可以看出,即便在這過程當中有不斷的地方百姓投靠。 可是,畢竟李淵才是掌權者,自然不可能會過分偏愛二子李世民,給予他太多兵力。 因此這些普通人的主動追隨更是體現了李世民對人心的把握極為恐怖,是天賦? 必然有,但更多的還有他自己的努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