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即便,他們可能做不到一比一的還原,可開闊了眼界,自然而然會開始鉆研、開發!制造出他們大秦的專用兵甲!—— 漢朝,元狩四年。 雖然如今的大漢經過文景帝等諸多皇帝的休養生息,戰馬有了足足數萬匹,可每次對匈奴作戰的過程中,戰馬的折損率也是高到離譜。 因此,當看到神跡當中的重裝騎兵、甲騎具裝時,所有的人眼睛都是一亮,那哪怕諸多文官也清楚,倘若有了這等裝備,他們的騎兵該會有多么大的強大! 【唐朝起兵之時,從突厥獲得兩千戰馬,隨后又從隋朝獲得三千戰馬,同時,李淵在太原任職時,主要的任務就是抵擋北方的突厥】 【因此,還在太原任職的他就已經開始盡最大的努力培養騎兵,從飲食到訓練,都與突厥一模一樣。】 【從獲得突厥的諸多培養騎兵的方法,到飲食和訓練相同的花費自然很大,然而這也是值得的,大唐騎兵的戰斗力也有了極為強悍的名聲,哪怕是日后入住關中,成為長安之主,乃至建立唐朝后,李淵也沒有放棄對騎兵的重視。】 【李世民更是如此,專門從軍中的騎兵當中挑選最優秀的千人作為精銳騎兵,這千人皆身披玄甲、馬具裝,因此李世民所帶的騎兵也被稱為玄甲軍,這也是他們能夠在敵軍陣營當中來回穿梭,卻也沒有多大傷亡的原因。】 —— 漢朝初年。 韓信開口道:“騎兵的優勢在于其極為強大的機動性,可以使其隨時進入戰場離開戰場,同時機動性也能幫助騎兵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因此,這等裝備必然不可太過沉重,可這等裝備倘若不夠沉重,便無法在沖鋒陷陣時形成有效的防御和沖擊力” “要滿足以上兩點,這等裝具必須是可拆卸的使用,平時游走之時可拆卸下來,保證騎兵的機動性,當準備戰斗時則穿上這裝甲,就會變成可怕的重騎兵開始沖鋒陷陣。” 這一說法得到了殿內諸多人的認可,“但那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最關鍵的還是要提高我大漢的鍛鐵技術,還有及培育的戰馬和火藥的研發,這些都要加緊了!萬萬不可落后于人!”劉邦難得嚴肅起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