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劉恒再度微微頷首,他當然記得陳平這位曲逆侯。 如此的體察上意,了解他的種種心思,自己的想法陳平都能猜的一清二楚,而且把握的度讓她極度舒適。 他們之間總能達到極為巧妙的平衡,很多事情都心照不宣,處理諸多事務時配合的也極為巧妙,雖然最后走的早了些,但自己最后也給了他“獻”的謚號,也算是褒獎他一生的功績。 他轉頭一下自己的這位隨意立的太子:“你懂嗎?” 劉啟恭敬的回應道:“兒臣都明白,很多事情情非得已,眼下結果已然明了,都是好的。” 【劉恒又是怎么開始實行自己的手段的呢?一次與周勃、陳平在散步時,他問周勃:“如今天下每年判決多少案件?”周伯支支吾吾不能回答。】 【于是劉恒又問周勃:“如今天下一年的的錢糧收支大概有多少?周勃依舊含糊不清,于是他又問陳平同樣的問題,陳平回答的很有水平。】 【“兩件事都有主事者,而陛下可問相關負責人員。于是劉恒又問了:“那這些事情是其他人在負責,那么丞相負責什么啊?】 【陳平再次回答道: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大夫們各司其職。”】 【這件事情給了周勃不小的壓力,他只是對政治不是很敏感,但不是蠢人,當然明白劉恒這是在點自己。】 【于是,幾日后周勃稱病,請求在家休養,主動辭去右丞相之位。】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對于周勃的事情了解的極其深刻,此人確實多勇少謀,不擅長謀劃,并不是智計頻出的選手,但好在腦子還算清楚,知道自己是什么材料。 及時的急流勇退,保全了自己,只可惜他的兒子周亞夫可就真的自大了,看不清形勢搞不明白狀況,最后自取滅亡。 —— 秦朝。 雖然與那周勃同為武將,但王翦看著周勃的舉動,卻不斷搖頭。 此人先是需要別人提醒才能夠意識到自己不適合擔任右丞相,隨后退位讓賢也不徹底,沒有找到一個頂替自己的人。 或許不愚蠢,但也不夠聰慧。 日后,倘若陳平去世,他又該何去何從?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