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自己當年窮的面對匈都無法反擊,最后只能被迫求和,這段侮辱永世難忘! 想到這里,劉邦不由得再度瞟了一眼身旁的呂雉。 幸好自己未來當初看似選擇劉盈實則選擇呂雉的行為是極為正確的,呂雉成功的讓大漢度過了那段危險的時期,保住了劉氏的江山。 堅持到了劉恒成長起來,繼位處理事務,促進民生發展。 要知道,哪怕是后面搞了均田制的唐朝,都不能像大漢這樣人人有田,人人可耕作。 而自己的大漢做到了,雖然與漢初民生凋零有關,但毫無疑問,他大漢在歷史上顯然留下了極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后世那些朝代絕對沒有大漢的時間長久!——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看著漢朝劉恒和呂雉的租減免等政策,不由得回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經歷。 田租減少,徭役更是如此,三年一次。 倘若自己當年也遇上這種皇帝,自己又怎會起兵? 又怎會有餓死之人! 只可惜,這樣的制度除去漢朝初年的時候能夠達到,日后的王朝恐怕也再也不可能達到這等效果。 王朝不斷更替,百姓們也不斷上演著從富庶到困頓,當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至于劉恒對于商業方面的種種措施,朱元璋則不太贊同。 給予那些商人如此多的東西,即便當時確實幫助了漢朝的經濟恢復,可時間一旦長久,萬一后世的皇帝沒有劉恒的種種手段,屆時又該如何制衡? 【這些政策顯然都極大地穩定了民心,進一步推動了漢朝的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而在劉恒之后,他的兒子景帝也同樣與父親一脈相承,大力發展民生經濟,為之后的武帝劉徹發動遠征匈奴的戰爭奠定了極大的經濟基礎?!?br>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