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救援賽呂堡第九團,還是得靠崔河的一旅陌刀兵。 從于闐鎮(zhèn)到賽呂堡之間雖然隔著巍峨的尼蟒依山,但是直線距離要比從播密川到賽呂堡近得多,也就七八百里。 艱苦跋涉三天之后,崔河所部抵達尼蟒依山北麓。 未及休整,崔河便率領(lǐng)陌刀旅開始攀爬尼蟒依山。 這個時候仍是元月,正是尼蟒依山大雪封山的季節(jié)。 尼蟒依山其實就是喀喇昆侖山,平均海拔五千多米,山頂常年積雪覆蓋,時不時就會有暴風雪,專業(yè)登山隊都很少在這個季節(jié)攀登喀喇昆侖山。 但是有陸小寧這個上界天師在,這一切都不再是問題。 因為陸小寧不僅可以上升到百米高空進行遠距離觀察,還可以下到百米深的地底探查有沒有冰縫或者冰窟存在,所有的危險因素都可以提前排除。 所以崔河所部并沒有遇到危機,也沒有多走一里彎路。 僅僅只用了七八日,崔河所部就翻過尼蟒依山到達南麓。 從百米高的山崖之上往下俯瞰,已經(jīng)可以非常清楚看到山腳下的賽呂堡,陸小寧也是第一次看到賽呂堡的全貌。 賽呂堡的地形的確是十分險要,北面是千米高的懸崖,南面就是洶涌湍急的賽呂河,所以賽呂堡的北面和南面都沒有筑墻,只有東西兩面有城墻,城墻大約高兩丈,六米左右,這個高度并不算十分的高,但是在這個地方卻已經(jīng)綽綽有余。 因為受到地形限制,吐蕃軍無法展開兵力,也無法使用云梯等重型器械,只能采用添油戰(zhàn)術(shù)憑借木梯蟻附攻城,就是通過不斷的消耗,耗死守軍。 吐蕃軍肯定也知道,賽呂堡中只有一個團,兩百唐軍。 就算加上堡中民壯,最多也就三百多守軍,不會超過四百人。 所以只要保持高強度的消耗戰(zhàn),耗完守軍可以說是毫無懸念。 這跟哥舒翰的隴右軍進攻石堡城一個道理,就是跟你拼消耗。 五千不夠那就一萬,一萬還不夠那就五萬,就不信耗不死你。 截止今日,吐蕃軍對賽呂堡的蟻附攻城已經(jīng)持續(xù)將近一個月,堡中的守軍已經(jīng)沒剩下多少人,頂多還有百來個,連兩邊堡墻都站不滿。 這點,從剛結(jié)束的這次攻城戰(zhàn)就能看出來。 “喏!”崔河對著天空叉手唱了個喏,又問道,“陸天師在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