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媽,您也跟著我們累了一上午,這天氣熱,您老下午回去歇著,賣衣服有我們仨在這兒忙活就好了。……” “媽,記得晚飯的時候給我們做幾道可口的菜,這是大事,我都好幾天沒吃您做的飯了。”葉小川撒嬌道。 這幾天沒吃老娘做的飯,確實想念。 葉小川說完,三兒也跟著勸她。 聽了兩個兒子的勸說,傅蘭也心知自己的身體狀況不適宜長期暴曬。 她不是個認死理的人,也沒有老一輩普遍存在的老觀念,不顧及身體原因就想著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子女。 從她同意葉小川辭職練攤就能看出她的開明。 這個開明固然有“窮”的成份,但這不可否認她同這個時代的父母,在思想上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因為葉父因病早逝,讓她明白了一個問題:對子女的愛,不是在不顧及一切的前提下無私付出。 而是,根據自身情況的盡力而為,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這就是對子女的最大幫助。 自己得了小病小災,不光自己遭罪,子女也跟著受罪。 自當家的去了之后,傅蘭就告誡自己,一定不要得病,從而給葉新華他們姐弟增加負擔。 “誒,那你們想吃什么?我回去走菜市場一起買了。” 三兒就迫不及待道:“我想吃紅燒肉。” 本以為老娘會懟他幾句,沒想到老娘笑呵呵應了下來,“今兒讓你小子吃個夠。” 這話那是相當于插進了三兒的胸膛里面,他嘴角都咧到耳朵根了。 見老娘望了過來,葉小川道:“麻桿喜歡吃烤鴨,就勞煩您老跑一趟便宜坊買一只。” 麻桿跟著自己那是火車倒班,他們不倒班,以勞模的精神,五天之內行程四千多公里。 剛下火車,回到家洗了一把臉就著急忙慌出攤。 正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必須犒勞犒勞一下他。 麻桿聽葉小川這么照顧自己,記掛著自己,大受感動,心里面已經生出了士為知己者死的心思。 今后只要師傅一句話,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他麻桿要是說一個不字,他就是后娘養的。 麻桿沒有煽情說一堆肉麻的話,憨笑著對傅蘭說,“就麻煩嬸子了。” “你看你這孩子跟嬸子還這么客氣干什么?除了烤鴨,還有什么想吃的?” “沒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