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啊!” “看著車。” “哦。” 葉小川提著包走到辦事處的辦公室門口,辦公室的門開著,見辦公室內一老一少喝著茶在聊天,葉小川敲了敲門。 兩人聞聲望了過來,年輕的那位開口道:“同志,有事?” 葉小川走了進來,給二位散了煙,“兩位領導好,是有點事兒。……我呢畢業(yè)之后一直都沒有找到工作,聽朋友說咱們秀水這邊支持無業(yè)青年自主就業(yè),就想著來看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年紀大的辦事員開口道:“哦,政策是沒錯,怎么?你也想練攤?” “有這個打算,老是閑逛無所事事,趴家里吃老家的,也不是一個事兒,您說是不是?” “嗯。”老辦事員露出贊許的目光,“身份證帶了嗎?” “帶了。” 現(xiàn)在出門在外辦事人家張口都是帶介紹信了嗎?到這兒居然第一句問的是帶身份證了嗎?別說這辦事處是夠不一樣的。 自1984年開始施行身份證,又經過這兩年大力宣傳,現(xiàn)在大家對“身份證”這個新的證件也不再陌生。 只要不出遠門,之前有些必須要開介紹信才能辦的事,拿著身份證也可以辦,大家也漸漸對這個長方形的卡片重視了起來。 但大部分地區(qū)和辦事員還是不認身份證,只認介紹信。 主要原因就是這時候的身份證質量不行,長方形紙片,內容還都純手寫,外殼是塑料的,仿造起來十分簡單。 因此身份證還無法取代介紹信。 葉小川從包里掏出身份證、戶口本,還有一早兒就跟老娘傅蘭去街道開的介紹證明。 證明葉小川是無業(yè)人員,證明葉小川是位好青年,證明葉小川響應號召,想為四化做貢獻。 老同志接了過去,“別站著,坐。” 這服務態(tài)度確實不一樣,還有椅子坐。 老同志看了看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 “到秀水街練攤,每月需交二十五塊錢的個人稅,還有十塊錢的衛(wèi)生費,辦執(zhí)照還需書本費十五塊錢,沒問題吧?” 這算是創(chuàng)業(yè)前的思想談話。 個人稅就是攤位費。 老辦事員的辦事效率就是快,干凈利索,不繞彎子,也不打官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