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青兕聽出了趙澤語氣中對姬溫的不滿,知道其中發生了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現在的他還不知道自己搶了姬溫吃到嘴里的肉。 從姬溫的布局中陳青兕分析出姬溫有在桐廬縣建織坊、染坊的目的,但不清楚姬溫通過與上官儀的書信,了解長安的一些情況,從而放棄了原定計劃,也選擇趙家。 只是發展桑蠶引入織坊、染坊本就是陳青兕計劃中的一部分,兩個縣情況一樣,發展的方向相同,又有蠶種之怨,自是動了拿捏姬溫,與之競爭的念頭。他不確定姬溫打算引進哪家的紡織技術,但只要自己說動最強的趙家,便能讓對方的一切計劃告吹。 尋常的豪紳的作坊,哪能跟趙家相爭? 故而陳青兕根據后世的經驗,寫了一封青溪縣未來的規劃前景,將青溪縣位于新安江要道,水陸便利的優點,以及趙家在縣里開設工坊將會得到什么政策上的優待,乃至于建造古代作坊工業區的設想等等,以此來說服趙家入駐青溪縣。 陳青兕相信這個時代不可能存在第二份這般嚴謹消息的發展規劃方針,但凡趙家有重新擴展商路的心思,青溪縣就是不二之選。 果然在史務滋將信送達蘇州趙家以后,當天趙家就給出了回應,愿意接受邀請,配合青溪縣發展復興。 陳青兕與姬溫最大的差距就是底線。 姬溫可以為了自己獨享美名,打壓蒸蒸日上的青溪縣,在沒有任何矛盾恩怨的情況下,可以無下限的在蠶種上做手腳,斷一縣百姓生計。 陳青兕卻不會為了對付姬溫而蔑視桐廬縣百姓生死,由始至終,他針對的就是以姬溫為首的桐廬縣官員,而不是桐廬縣的百姓。 陳青兕從未想過斷桐廬縣的百姓的生路。 只是現在來看,姬溫未必會將縣里的蠶絲賣給青溪縣。 真要說這樣,那就是取死有道了。 陳青兕如此想著,繼續領著趙澤參觀桃村。 趙澤一路環顧四方,聽著陳青兕的介紹,眼眸深處有著一定的感動。 這個時代的商業屬于賤業,盡管有不少縣官為了自己的政績,放下身份來求他們出錢出力。但大多都是出了錢就好,其他細節方面得下面人自己來干,沒有如陳青兕這樣規劃的那么細的。 又是生活區,又是工業區,加上縣城里的居民區農業區,未來青溪縣十年發展都在其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