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年輕時我們總會貪戀波瀾起伏的羅曼蒂克,覺得只要兩個人彼此喜歡便可以長長久久在一起。而步入社會之后,便會更向往細水長流,覺得不需要過多曲折,平穩而妥當即可,理智而溫和的愛,才能讓人覺得安心。 也沒什么好壞之分。只是成長罷了。 沒有錯對,就是唏噓。 我的堂姐以前因為一段不被看好的感情,而跟家里做斗爭。爭到后來不知怎么,忽然跟男方斷了關系。 她最近正打算和一個相親對象訂婚。前些天她帶著未婚夫來我家吃飯,我媽問她:“快結婚了,開不開心?” 她也只是淡淡地說:“也還好,就這樣唄。”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人一旦到了某個年紀,便會突然失去很多抗爭的斗志?!耙餐谩薄ⅰ岸歼€行”、“也可以”……每個褒義的形容詞前面,都會加上表示淺程度的副詞。轟轟烈烈的愛情讓位給安安靜靜的婚姻,到了某個年齡段,人們大多會選擇告別勇敢而笨拙的喜歡,步入穩定而牢固的婚姻。 談不上世俗,我只是覺得惋惜。 那個躲在廚房里半天不敢出門的小女孩,如今早已成為獨當一面的職場女性。她曾經很愛那個做小吃的男孩,現在決定和某個律師結婚。未來或許會成為一個焦頭爛額又志得意滿的媽媽,朋友圈會出現很多育兒寶典和瑣碎日常。她也會有很多壓力,來自房貸,來自996的工作,來自夫妻間的爭執。她或許也會在很偶爾的時候,想起那個給她盛很多雞蛋絲的男孩子,然后感嘆一句,“年輕真好”,但不會真的想回到過去。 歲月沒有返回鍵,念舊終歸只是念頭。 就……已經沒有資本再在愛情里胡作非為了。 奔三的我們愈發強烈地看清這件事實。于是幾乎是出于自保的本能,開始主動尋求穩定的收入,穩定的家庭,以及穩定的愛情。 我們不再崇尚及時行樂、敢愛敢恨,我們不再迷信羅曼蒂克和腎上腺素,我們開始推崇夫妻恩愛、家庭和睦,開始注重工作效率和升職加薪。我們由于更需要切實的生活保障,而對低性價比的深情嗤之以鼻。 浪漫總是會被殺死的,我們會長大,變得有錢或者壓力重重,我們會認識油嘴滑舌的名利場男孩,盤算他的背景和收入——顯然他也會這樣對你。 我們把愛和生計擰在一根繩子上,一切都太難了,“跟最愛的人在一起”是高攀不上的任性。 但很久以前,那曾是我們設想過的婚姻。 結婚的意義。 結婚就是找一個人,像兩株小樹一樣,擰在一起成長,然后你們結出的那個果實,才是最珍貴的。 這樣的果實,它絕對用任何東西交換不出來,它是一份你通過任何其他渠道都不可能獲得的信任,你年歲越大,這份信任就越值錢,越珍貴。 所以,婚姻的意義是什么?是在漫長的歲月中,一起形成的默契和習慣。 這種習慣可能是知道你胃不好,清晨的一碗白米粥。可能是知道你晚.上會口渴,床頭的一杯白開水。 也可能是知道你怕冷,半夜為你蓋的被子... 這種日積月累的了解和懂得,無可替代,不是說換了一個人就可以重新來的。 因為你在漫長的歲月中一起成長,彼此把自己打磨成了最適合對方的那一個人,不可能再去習慣任何一個人,這是任何外在條件都比不了的。 凌晨三點的一杯水,老去時候的相互陪伴,困難時候的相互支撐,這就是婚姻存在的意義。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