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發現這個月好像有很多人不順利。 比如工作被甲方折磨,學習成績不理想,和對象分手,與朋友鬧掰,跟家人吵架,臉上長痘,嗓子發炎,碰到腳趾…… 每當我遇到這些讓人崩潰的事,腦袋里第一個念頭總是“去他媽的老子不干了”,可平靜下來想想,以前遇見的每件棘手的事不都挺過來了嘛,現在自己還不是好好的! 所以阿,你可以哭,可以抱怨,可以休息一會,但一定不能妥協,要讓壞事知道你不是好惹的,這樣它們以后見到你就會想“誒,這是個硬茬子,撤退撤退!” 也會有沮喪失意的時候,但經常會跟自己講:“如果在這一件事情上運氣不好,那一定會在別的什么事情上還回來。” 所以沒什么好難過的,人要學會往前走,走下去就總能看到更多更好的風景了。 高中的時候老師跟我講,好的事情總是來的慢一些,也晚一些。現在不開心的時候,也常常想起這句話。 沒有什么是不會過去的,壞運氣的時候可能也只是在積攢幸運,所以沒什么好擔心的,你會好起來未來的,日子也會好起來。 一個觀點,成年人的心動,真的比少女時期的心動值錢多了。 少女時期的心動是電光火石,不過腦子,喜歡就是喜歡,沒什么后顧之憂。但長大后就不一樣了,每個成年人在心動之前,都需要做出一番慎重的選擇。 它們包括: 是不是愿意承擔心碎的后果? 是的。 是不是愿意削減一個人無掛礙的快樂? 是的。 工作已經使人足夠疲憊,那是不是還仍然愿意去應付一段感情里必須存在的爭吵與磨合? 也是,也是的。 只有統統在這些殘酷條約里簽字畫押后,成年人的心動才可以開始。 所以我才說,它們是有分量的。在決定去愛的一瞬間,我們就相當于給人生選擇了hard模式。前方什么也看不清,獨獨自己胸口掛著一個“勇”字,愿意做一個為愛赴死的孤膽英雄。 一直想著這回事,以至于我現在每每想起“大事不好”這樣的話時,總會不自覺地接上“我有喜歡的人了。” 在十幾歲的時候,我們以為小鹿亂撞才是愛情,以為海誓山盟就是愛情最好的模樣,轟轟烈烈才能證明你有多愛我。但愛情真正的模樣,是在這些驚心動魄過后的細水長流里,讓你感到溫柔、心安和舒服。 就親密關系里,對于愛的人,盡可能多給予夸獎與贊美吧。被親近的人肯定,就會覺得自己是被愛著的是值得被愛的。一旦被否定,就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那些在我們心中重逾千斤的人,他們的贊許和肯定,同樣也是重逾千斤吶。」 事實上,沒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我是不瘦不美不聰明沒多可愛沒多溫柔,可再普通的人,也希望在愛人眼里是閃閃發光的啊。 朋友說:我一直是一個安全感極低的人,一直以來都很羨慕那些能夠心安理得地被愛的人。他們收到花收到禮物就會知道這是對自己的愛,而我就會感到不知所措,覺得自己不配被這么愛。 那些自信的姑娘啊,她們永遠不會去計量收到的愛是不是和付出的愛成正比,也肯定不會接到一點點好就想把自己掏心掏肺地拋出去,更不會惴惴不安生怕哪天攥在手里的喜歡就突然不見了,因為她們知道,哪怕自己再怎么作,再怎么胡鬧,那個對的人也永遠不會把她丟下的。 得有多重要才能擁有聊天不墊底.微信置頂.星標好友.特別關心.消息秒回.事事有回應.最早的早安和最晚的晚安。 好好生活,慢慢相遇。 他們坦坦蕩蕩地被愛,更理所當然地被愛。 我就算了,我是受寵若驚又小心翼翼,甚至等哪天真的不被愛了可能才長舒一口氣--你看,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可能真的得等一個人,等一個我很確定他百分百愛我的人之后,我才會慢慢的推倒心里的那道墻吧。 不問緣由就偏袒的喜歡,盲目的喜歡,一般只發生在25歲以前。可是這個時候的人啊,最不相信愛情,覺得命運還沒有定下來,生活是一團霧氣,渾渾噩噩的工作,又或是一鼓作氣的去實現夢想。看到老人就懂了,愛情就是每天生活在一個屋子,吃飯在一張桌子上,切切實實的陪伴,是除了父母最親密的血肉相連。 小時候最期盼的事情就是快點長大,可以脫離父母的束縛,可以盡情買自己想要的玩具和衣服,可以大大方方的談戀愛。長大以后就變得很奇怪,竟然想用這些當初期盼的所有美好去換回小時候的生活。每天都有家人陪伴在身旁,就算為了一個玩具苦苦哀求半天也覺得值得,更重要的是,那時還沒有在愛里受過傷害,愛的能力還是滿格。 我今天和朋友聊起感情話題。 她突然說到曾經很傷心的一件事。她和某一任男友分手后,起初并未覺得遺憾,畢竟大家愛過了,盡力就好。 但后來有一次,她看到了對方和新女友一起遛狗的照片,突然就破防了——因為她曾經說過很多次,他家的狗很可愛,想親手摸一摸,但男友從未把它帶出來過。而他和新女友剛在一起不久,卻能抱著狗去郊游。 我能理解那種感覺。 感情里最傷的人,真的不是承諾了沒做到。而是那些你本來以為他做不到的事,轉眼卻和另一個人很快做到了。 我真的不會再那么容易相信一個人的愛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