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理論轉為實踐,并沒有想象中來得困難,蘭楓的適應性比想象中更快,在醫技小有所成之后,他便開始救愈那些纜車中破碎哀嚎的傷患們。 第一名傷患,是一位三十歲左右的中年人,蘭楓有印象,他當時應該就坐在自己父親的旁邊,從神態和姿勢來分析,應該是一名軍人。 而這名傷患致命傷在頸椎的第二節和第三節之間的斷裂性骨折,他當時一定在地面掙扎了很久——他的手臂和軀體上有著大量挫傷等防御性傷口。 初學者蘭楓的第一次手術非常簡單,只是骨骼的拼合和肌肉的歸正,血管和神經沒有受到多少壞損,直接死因是窒息導致腦部供氧不足,直至不可逆的壞死。 他應該最后關頭采取了極盡所能的防御措施——可這最終還是人的血肉之軀,蘭楓在第一次手術拼骨時還犯了一點小錯誤,讓自己那會兒反省了很長一段時間。 但最終都妥善處理了,等待傷患痛苦的表情歸于平靜之后,他們的身體也會化作一點點星辰般的光芒飄散,并對自己致以感謝。 第二名患者,是一名大約七八歲的小女孩。 這一次是進階性質的手術了,當時的蘭楓沒有十足的把握,因為患者體外存在大量開放性傷口,不旦需要更多手術器材,還需要進行大量輸血。 也是籍以此,蘭楓開始接觸,并在論壇上發表自己的一些見解和看法,投稿經過審核后都有激勵機制和資助機制,可以獲取一些資金,還有考取執照。 經過了三個月的準備,包括但不限于,提升學識,準備材料,論壇探討,手法鉆研等等一系列的努力,蘭楓才開始上手操作。 因為開放性傷口多有污染,如處理不及時或不當,易發生感染,影響愈合和功能恢復,何況還是在破爛的纜車空間里待了這么久的亡靈。 那一次蘭楓僅僅是殺菌消毒,排除傷口義務就用了小半天的時間,小女孩沒有致命傷——他渾身的開放性創口導致她直接慢慢地流血流死了。 “大哥哥,身體變暖和了,不冷了。” 這是蘭楓救了她之后,她對自己說的第一句話,蘭楓心里同樣欣慰,致以微笑,隨后送別。 第三、四名患者,是自己的父母。 那時,已經嫻熟掌握了神經和血管縫合技術的蘭楓已經可以開始處理一些較為復雜的內臟傷勢——而第一時間,孩子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