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現(xiàn)在的宋朝都是一副短命鬼的模樣。 外有強敵環(huán)伺,內(nèi)部叛亂不斷,國內(nèi)還有大量前朝的舊勢力殘留,人心浮動。 現(xiàn)在的趙匡胤可以說除了手里有兵權(quán)之外,竟是看不到半分維持這個國家下去的希望。 最讓他頭疼的是,原本和他親密無間的弟弟現(xiàn)在似乎也和他有了間隙。 隱約之間趙匡胤甚至有些后悔,當初自己是不是不該兵變? 不過很快他便把這樣的想法掃進了垃圾堆,如果不把權(quán)利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他始終就是一個被人拿捏的軟柿子。 只要自己掌握著自己的人生,哪怕是最后身死兵敗,那也值了! 雄心壯志有,但現(xiàn)在的問題是該如何實現(xiàn)自己的雄心壯志。 關(guān)于這個問題,趙匡胤去咨詢了自己的丞相趙普:“自唐季以來數(shù)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戰(zhàn)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計長久,其道何如?” 意思就是在說,自從唐代之后的數(shù)十年,帝王換個八個姓氏,戰(zhàn)爭一直不斷,生靈涂炭,到底是因為什么呢? 我若是想要天下長久安定,讓我大宋長治久安,應(yīng)該怎么做呢? 對此趙普的回答是:“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 接著,趙普頓了頓說道:“此非它故,方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奪其權(quán),制其錢糧,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趙普按照慣例先對趙匡胤拍了一通馬匹。 陛下能夠想到這個,簡直是天地人神的福氣啊。 從這里就可以看得出來趙普這個人深諳為官之道。 他不僅有才華,還通人情,能夠把趙匡胤哄得舒舒服服的,不然趙匡胤也不會選擇他成為丞相。 之后趙普便給出了他的答案。 發(fā)生這些事情也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藩鎮(zhèn)割據(jù),地方勢力太強,君弱臣強,天下如何能夠安定? 皇帝只有一個,既然你皇帝沒我強,那老子為什么要聽你的,反了反了,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說唐末的亂世了。 雖然早在后漢時期就已經(jīng)開了科舉,但那個時候的科舉依舊是以世家貴族為主。 莫說是尋常百姓了,就算是沒有勢力的寒門子弟,也未必能夠高中。 畢竟寒門也是門。 到了唐朝,這個情況有所緩解,但五姓七望依舊是社會的主流。 即便是到了唐朝默契,這種情況也沒能得到太大的緩解。 唐末之后,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階級矛盾終于一次性爆發(fā)。 無數(shù)軍閥紛紛揭竿而起,將那些把持著社會資源的世家貴族屠戮殆盡!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兩句詩說的就是這段時間的歷史。 這其中最為出名的一個傳說便是有個軍閥想要向五姓七望的家族求親。 結(jié)果人貴族看不上這么一個俗氣的軍閥,不僅拒絕了對方,還把對方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于是軍閥一怒之下帶著軍隊把那家人屠了個滿門。 至于那美嬌娘,自然也是被他收入了帳中。 這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卻是唐末以來數(shù)十上百年歷史的一個縮影。 世家門閥的勢力隨著唐朝結(jié)束,很快也走上了終點。 秦天前世一個偉人曾經(jīng)說過,槍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 正是因為無數(shù)軍閥混戰(zhàn)的局面,導(dǎo)致目前為止,不管是哪一方勢力,都有著足以自保的軍事實力。 幾乎所有人都是從軍方起家。 因為你手里沒有士兵,沒有軍事力量,根本無法在這亂世立足。 而這也是無數(shù)政權(quán)十分短命的主要原因。 大家手里都有兵,都有力量,那就比誰的手腕更加強硬。 自古以來天子不可一世的思想在無數(shù)軍閥的屠殺之中最終消失殆盡。 現(xiàn)在手里但凡有點軍事力量的,都想自己稱帝。 因此,趙普覺得,若是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xiàn),也沒有奇技淫巧可以施展。 唯一的辦法就是“稍奪其權(quán),制其錢糧,收其精兵。” 奪取他們的權(quán)利,制衡他們手中的錢財和糧食,收攏他們手中的軍隊。 如此便“則天下自安矣。” 如此回答深得趙匡胤之意,這也將成為大宋未來所堅持的執(zhí)政方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