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等到修行小有所成之后,才有時間撿起來。 就如同秦天一般。 但問題是,孫思邈不知道自己的天賦,萬一修行也沒修成,白白的浪費了時間,那可怎么辦?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孫思邈決定干脆直接放棄修行。 尤其是當他得知由于長時間和秦天相處,他的壽命至少也有一百三五十歲的時候,就更不擔心了。 “這么長的壽命,如果不用來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就實在是太可惜了!” 孫思邈說完這句話便告辭了秦天,起身出門游歷去了。 事實上,如果他愿意一直跟著秦天的話,莫說是一百三五十歲,就算是兩百歲,三百歲也并非不可能。 但孫思邈不愿意去做這種事情,因此他和秦天之間的關系依舊如同當初初見之時。 如果他日后和秦天見面的次數不少的話,那壽命或許還會延長。 但由于沒有從秦天這里學習任何修行的功法,他體內的生命力依舊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消散,最終身體逐漸老去。 這個時間或長或短,但可以肯定的是,孫思邈還有很久很久的時間。 再次和孫思邈相見是幾年之后的事情了。 秦天這些年來并未外出游歷,而是換了個地方定居。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秦天這次定居的地方是四季溫和的蘇杭。 他所居住的地方就在洞庭湖邊,每日觀看洞庭湖的美景,體驗“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的美景。 在這里,他和之前一樣,開了一家免費的醫館,解決一些病人的需求。 當然,他每日接待的客人是有限的,凡事都講究一個緣法,有緣之人才能來到次數看病。 雖然對于秦天而言,大部分的窮苦百姓都是有緣的。 為了不使自己和兩個徒弟太過勞累,秦天還考慮過培養出幾名醫生出來,但因為教導實在是太過麻煩,無奈作罷。 不過后來沐春還是招收了幾名無家可歸的小孩子打下手,慢慢的,這些小孩子也成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小醫師。 如此,除非是疑難雜癥,不然大部分時候都不需要秦天親自出手。 再次和孫思邈相見之時,孫思邈后面跟了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自稱盧照鄰,字升之。 本來他是外出游學,偶然生病,卻是恰好遇到了孫思邈。 在得知了孫思邈的真實年齡之后,驚訝無比。 而在和孫思邈的交流之間,盧照鄰驚訝的發現孫思邈并不比自己所認識的那些大儒的學問低。 雖然有些觀點實在是太過超前(被秦天影響所導致),但這依舊不能掩蓋對方的那圣賢之氣。 于是盧照鄰驚為天人,非要追著孫思邈拜師。 孫思邈并非沒有收過徒弟,他甚至還有自己的兒子,但能夠真正傳承孫思邈衣缽的人,還并未出現。 孫思邈的兒子是在和秦天分別的日子里出現的。 兒子出世之后,孫思邈便很少再外出了,也是在這個時候,秦天和孫思邈的交流逐漸變少了。 但是兩人倒是一直會維持書信交流。 說起來二人的書信交流倒也十分有趣,秦天居無定所,孫思邈很難知曉秦天到底身在何處,因此時常不知道該往何處寄信。 后來一次交流過程當中秦天知道了這件事情,便給孫思邈留下了一只鴿子。 不管秦天在何處,只要放飛那鴿子,鴿子就一定能夠找到秦天,只不過時間上就不太一定了。 若是運氣不錯,鴿子或許花個三五天便能將信送回來,但運氣不佳,花上十天半個月也是常有的事情。 不過相較于這個時代的寄信方式來說,這種速度已經堪稱神速了。 后來秦天曾經拜訪過一次孫思邈,也見到了孫思邈的孩子。 秦天和孫行一共見過三次,一次是孫行出世之時,一次是孫行三歲之時,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是孫行十四歲之時。 對于好友的孩子,秦天給予了足夠的祝福。 如果沒有意外,這個孩子將會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長大,一輩子無病無災。 只可惜這孩子對醫學不感興趣,不想繼承父親的衣缽,倒是想讀書為官。 孫思邈也就任由他去了。 如果他卷入了政治斗爭,那秦天也無能為力,這個時候他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 因此當秦天知道,孫思邈背后的盧照鄰立志要繼承孫思邈的衣缽的時候,他是十分驚訝的。 盧照鄰是誰別人不知道他秦天還不知道嗎? 他可是初唐四杰當中的盧照鄰,是對唐朝的文壇產生重要影響的盧照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