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48章 這就是你我之間的差距啊!-《大秦逮捕方士,關我煉氣士什么事》


    第(2/3)頁

    這就叫高人!這就叫視金錢如糞土!

    李世民微微點頭:“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么流程,但只需要知道是炒制的,多試幾次,也能試出來個大概。”

    “如此便多謝秦兄賞賜了。”

    “賞賜談不上。”

    閑聊幾句之后,兩人終于是切入了正題。

    正是前幾日所說的,究竟為何,到了寒冷之際南北會攻守易勢。

    秦天看了李世民的策論,里面的確是有不少可取之處。

    畢竟李世民也是個皇帝,不是一般人。

    但時代的局限性和知識面的限制,還是讓他看不到很多原本是顯而易見的東西。

    其實南北攻守易勢的原因和南征北伐的難度差異的原因是一樣的。

    破壞總比創造更加容易,侵略也永遠都比守護更加簡單。

    對于牧民而言,災年也就意味著牛羊大片餓死凍死,這可不僅僅只是沒吃的那么簡單。

    這更意味著如果他們不對外轉移矛盾,不對外侵略獲取資源,大部分人都要餓死。

    而種地的穩定性本來就比較高,只要不是太離譜的天災人禍,百姓們無非就是苦一苦,日子總還是過得去的。

    因此從根本上來說,二者的訴求和戰斗欲望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的。

    所以寒冷之時,游牧民族南下侵略的欲望才會那么旺盛。

    因為他們不侵略就會餓死凍死,但南方的百姓卻不必承受這些。

    戰爭開始,蠻夷可以失敗無數次,反正你們也不可能追過去把他們趕盡殺絕。

    但南方人只要失守一次,那給百姓帶來的災難就是毀滅性的。

    更何況,災年南方人也不好過,為了維持邊防的完整,就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源。

    災年這些東西本就缺少,惡性循環之下,南方自然是極易失守。

    可若是反過來,有著充足的后勤,氣候溫和的時候,蠻夷在南方人龐大的數量面前,卻又算不上什么了。

    糧食后勤只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便是氣候寒冷之時,各種天災也會將人性之中的惡放大。

    再加上王朝的治理問題,吏治的腐敗等因素,豐年還好說,這些問題會被無限的掩蓋。

    但一旦歉收,這些問題便會被無限放大,之后便開始了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國家體制的徹底崩潰。

    縱觀歷史,無論哪一次南方對北方的征伐,不都是建立在連年豐收,百姓休養生息之上的?

    如果沒有風調雨順,氣候溫和的豐收,你休養再多年都沒有用。

    因為國力跟不上你征伐的步伐。

    不過后漢卻是一個例外,根本不能放在正常情況當中去討論。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來自于秦天。

    赤壁之戰時期,秦天將高產的農作物種子傳播了出去,這就導致蜀漢的實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在人力的征服之下,連天氣因素也不得不為蜀漢讓路。

    尤其是還有諸葛亮這個堪稱千古一相的人存在,竟然是硬生生的把蜀漢從毀滅的邊緣給拉了回來。

    劉禪并不英明,甚至可以說是昏庸。

    但諸葛亮大全獨斷,選拔人才,知人善任,作為蜀漢的無冕皇帝,他成功的避免了蜀漢被劉禪給折騰完蛋,并為蜀漢選拔了出色合理的繼承人。

    只是諸葛亮死去之后,蜀漢還是無法抵擋歷史的潮流,最終還是沒落了。

    但只要蜀漢不自己作死,他是絕對不可能亡于外族人手中的。

    原因也很簡單,即便是天氣出了問題,但有那么多的高產農作物兜底,蜀漢的基本戰斗力還是有保障的。

    在這種強大的后勤的保障之下,蠻夷可以小規模劫掠,但大規模入侵,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

    但壞就壞在中間又出了個劉辰,直接導致半個華夏都差點淪陷。

    雖然后來被秦天及時給拉了回來,但元氣大傷的蜀漢最終還是無法恢復到之前的模樣了。

    后來經過一系列的亂世的改變,隋朝建立,蜀漢也終于滅亡,漢朝這個前后延續了近七百年的朝代,終于是在起起落落之下徹底沒了蹤影。

    但那之后,隋朝的統治基礎并不穩定。

    因為漢朝統治這片土地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

    哪怕中間歷經無數波折,甚至還出現了曹魏孫吳這些國家,但最終也都還是歸于漢朝。

    至于蜀漢是不是漢……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反正大部分人都覺得蜀漢也是漢朝正統。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郁南县| 吉木萨尔县| 舞阳县| 伊宁市| 桂林市| 舒兰市| 清苑县| 临洮县| 波密县| 阳江市| 宜都市| 邵东县| 乾安县| 渭南市| 沾化县| 平山县| 青冈县| 旬邑县| 娱乐| 同心县| 宜阳县| 揭西县| 福泉市| 三原县| 惠来县| 嵩明县| 高台县| 奎屯市| 永寿县| 益阳市| 伊春市| 平乡县| 合阳县| 上杭县| 晋城| 台东市| 房产| 图木舒克市| 台南县| 怀化市| 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