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種地呢,就算是有各種天災,但真正顆粒無收的情況,始終都還是少數。” “歉收或許會經常出現,但絕收,卻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秦天頓了頓:“相比較于放牧的民族,農耕的民族的生活更有保障。” “而且相同的土地,五畝地種出來的糧食能夠養活多少人?但換做是五畝地的草場,能干什么?” 大唐本身就胡化程度很高,百姓也時常養馬養牛養羊,李世民自然知道這二者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所以歸根結底,南北之間的差異,只不過是下雨多少的差異罷了!” “南方下雨多,容得下植物生長,所以森林居多,也有充足的條件耕種。” “可北方下雨少,只能讓牧草這種消耗水量比較少的作物生長,連高大的樹木都長不出來,更不要說是農耕了!” 李世民頓覺新奇無比,他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人這般分析問題。 這是一個全新的,此前人從未曾想過的角度。 “天氣是會變化的,又豐年自然就有災年。”秦天淡淡的說道。 “試想一下,倘若天氣持續干旱,降水量一直減少,會發生什么?” 秦天用手再次畫了一條線。 “這條線將草原和戈壁荒漠分割開來。” 接著,秦天在最開始的那條曲線的下方畫了一個箭頭。 “可以農耕的地方越來越靠近南方,可以放牧的草場也會減少,愈發靠近南方……” “結果便是蠻夷的南下入侵!”李世民一拍手掌! 從這種角度來分析國家大事看似不著調,但仔細想來,卻又十分合理! 秦天所說的邏輯一環扣一環,前后緊密相連,根本沒有半分破綻! “可若是反過來,南方連年豐收,風調雨順……” 秦天畫了一個向上的箭頭,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這個時候,就是中原王朝往北擴張的時候了。” “逼迫蠻夷南下入侵的從來都不是什么可汗的意志,而是那每個人都能看得到雨水!” 秦天給出了自己的結論。 “倘若雨水豐沛,就算蠻夷能夠壯大又能如何?他們一畝草場能養活多少人?中原的一畝地土地又能養活多少人?” “降水豐沛的時候,蠻夷永遠都不會是中原人的對手,因為中原只會比他們發展的更快,更強大!” “農耕的收獲方式就注定了他們壯大的效率遠遠不是游牧民族所能比擬的!” “但反過來,一旦進入干旱的季節,中原王朝的戰斗力就會大大的下降。” “這不對吧?”李世民下意識的反駁道。 “豐收的年代中原王朝更加強大,那按照道理來說,干旱的季節也應該是完全一樣的!” 大家都不好過,憑什么干旱的時候游牧民族就更加強大了一些呢? 秦天搖搖頭:“這里說的干旱的年歲并非是這幾年或者那幾年,而是以十年甚至是百年為周期來看的。” “陰陽循環五行輪轉,雨水的豐沛與否其實是周期性的。” 地球的氣候變化自然不會是因為什么陰陽循環,只是這種方式更容易讓這些人接受,所以秦天才這么說罷了。 “這期間偶然有雨水豐沛的時候來一場大旱,或者是大旱的時候風調雨順了幾年,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波動。” “觀看歷史,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一畝三分地,要把目光放長遠倆看。” “假使未來一百年,一直都是降水量不斷上漲的時候,那結果會是什么?” 這個結論之前已經說過了,自然是不必再說。 “可若是反過來呢?為何干旱的時候,耕種的民族往往不是游牧民族的對手?” 秦天提醒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同樣可以解答為什么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這……” 這完全是在場所有人的知識盲區,他們此前甚至從未思考過這方面的問題。 因此在場所有人,包括李世民在內,都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秦天抬眼看了看天空。 “時候不早了,今日就到此為止吧。” “不行,怎么能到此為止!”李世民下意識的反駁道。 但他一抬頭,卻是驚訝的發現廟會早就結束了,天色已經昏暗了下來。 “再不回去,就要到宵禁的時候了。”秦天笑道。 李世民愕然。 不過只是閑聊幾句的功夫,一天的時間怎么就沒了? “不行,今日……”李世民看了看秦天,說了一半的話咽回到了肚子里面去。 “不行,還不是時候,不是對秦天表明身份的時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