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得不說,雖然李世民干的不叫人事,但他治理國家還是頗有一番手腕的。 僅僅只花了三天的時間,長安城便恢復了之前的狀態。 這場政變城中的百姓幾乎沒受到什么影響,除了幾個倒霉蛋被卷入其中之外,竟是無一人傷亡,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了。 六月初八,朝中便傳來消息,李世民成為太子,管理朝中大小事務。 不管他本意如此也好,還是為了表演出一副勤政為民的樣子也罷,總之,李世民在即位之后做了許多有利百姓的事情。 成為太子之后李世民做了什么。 六月初八成為太子,之后李世民便放掉了宮廷花園中所豢養的各種鷹犬,以及奇珍異獸。 而且他還宣布停止收取各方所進貢的奇珍異寶。 最關鍵的是,李世民提出了之后大唐的治政觀念:崇尚簡要嚴肅,于是文武百官,天下人大喜。 做完這些之后,李世民一刻也沒停歇,接著又命令百官各個呈上封章奏事,內容主要便是讓各官員詳細陳述安定人心治國的關鍵。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世民成為太子之后的前兩把火燒的都很旺。 短短五天之后,他又做出了另外一個讓所有人驚訝,甚至是歷朝歷代都十分罕見的決定! 成為太子之后的第五天,也就是六月十三日。 李世民發布命令命令道:“依禮,二名不偏諱。近代已來,兩字兼避,廢闕已多,率意而行,有違經典。 “其官號、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兩字不連續者,并不須諱。“ 意思簡單明了,看上去只是說不需要避諱皇帝的名字,其實就是在宣布自己寬容大度,虛心接受各方意見! 你看,我連自己的名字和老爹的名字都不需要天下人避諱了,難道還不足以說明我的寬容大度嗎。 這也是在變相的透露出自己并不在乎天下人對玄武門之變的評價。 李世民很狂,也很自信。 我就是這么干了,而且我也不在乎別人怎么說,甚至不在乎歷史典籍當中對人名的避諱。 因為李世民十分自信,自信自己做的并不會比前任太子差,也不會比自己的老爹更差。 他一定會比他們兩個好,而且要好上許多。 如此一來,天下人自然知道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 至于之后的更改制度,撤銷天策府等,其實就是在收攏權利,重新分配利益罷了。 那些反倒是細枝末節的事情了。 李世民成為太子之后,天下的改變不可謂不大,各方面也都在欣欣向榮的發展。 即便是全程圍觀了事情前后起因的秦天也不得不承認,李世民此人,的確是稱得上千古名君。 他的施政手段,對權利斗爭的敏銳嗅覺,都讓他在整治朝堂的時候無往不利。 …… “這天下,當真是越變越好了。”孫思邈感慨道。 此前恰逢玄武門之變,孫思邈不得已在城外等待了足足七日才被允許進城。 進城之后他便在京城租了一處宅邸,開了一家醫館。 孫思邈的醫館距離秦天并不遠,也就只有幾步路的功夫,因此孫思邈時常跑到秦天這里討教。 說是討教,其實更多的還是閑聊,消磨時光罷了。 如今天下發生了這么大的事情,孫思邈哪有心思研究學問。 他不在乎皇位上坐著的是什么人,但他在乎皇位上的君主會給這天下的百姓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那自然是極好的,可若是君主殘暴不仁,那天下的百姓可就有苦頭吃了。 看那李世民之前的所作所為,孫思邈十分擔心,他覺得能夠做出殺害兄長這種事情的人,肯定不是什么圣明的君主。 但李世民即位之后的一系列措施,讓他逐漸改變了對李世民的看法。 而這其中最出名,也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情,便是李世民赦免魏徵一事了。 魏徵是李建成的幕僚,早在許久之前,魏徵便勸說李建成將李世民調去其他地方,或者是干脆直接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在聽聞此事之后,便將魏徵叫來詢問:“你為何要離間我們兄弟二人之間的關系?” 周圍人一聽李世民這么問,頓時紛紛替魏徵捏了一把冷汗。 這擺明了就是要找事,置對方與死地啊! 換做其他人估計這會已經汗流浹背,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魏徵倒好:“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 魏徵是個直性子的人,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不是那種會曲意逢合之人。 但同時他也有著極為敏銳的政治嗅覺。 如果李世民真的想處死他,或者是找他麻煩,其實根本沒必要把他專門叫到身前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