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建成不陰不陽的說道:“莫非秦王和樊噲那小子一樣,也只是吹牛皮罷了?” 李世民十分不屑,冷哼一聲,淡淡的啐了一口。 “樊噲那小子有什么可稱贊的,我用兵的方法和他有很大的不同,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不出十年,我必定平定漠北,此并非妄言!” 李世民高聲說道:“我愿意立下軍令狀!” 聽聞李世民這么說,李淵終于松口,決定不再議論遷都的事情。 但李建成仍舊不愿意善罷甘休。 “突厥雖然南下入侵,但只需要得到財物便會離開,而秦王卻是假托抵御突厥的名義總覽兵權,實際上只是為他篡奪帝位做鋪墊罷了!” 可以說為了搬到李世民,李建成已經不擇手段了。 哪怕這些話說出來十分可笑,他也要說。 站在他的立場上,他這么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李淵還沒徹底老糊涂,自然不會相信李建成的話。 或者說,他不愿意,也不敢相信李建成所言。 誰都能看得出來,李世民僅僅抓住兵權不愿意放手,擺明了就是不會坐以待斃。 很多時候他交出兵權,也只是以退為進,證明這兵權不在他手里還真不行。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確是有矛盾,但現在更重要的還是去防備突厥的入侵。 如果真的把李世民拿下了,只怕再也沒有人能夠對付突厥人了。 到時候說不定這天下都沒了。 輕重緩急李淵還是分得清楚的。 像是這種事情,只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交鋒的一個縮影。 誰都知道,李世民手中掌握兵權的時間越久,他的聲望就會越高,到時候就越難以對他動手。 這么拖下去,遲早會發生大問題。 可偏偏現在所有人都得依靠李世民來防范外敵。 現在李淵就是既想讓李世民干活,又不想給他權利,可偏偏讓他干活就得給他權利。 于是事情陷入死循環。 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交鋒和矛盾,本質上其實是他和李淵二人之間的拉扯。 但李建成當真有那么不堪么。 這件事情也不見得。 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個人還是有著不俗的實力的,否則雙方也根本不會拉扯這么久。 真要是如同李世民所說那般,自己的威望極高,登上帝位是眾望所歸,那李淵何必還猶豫那么久? 一個無能的太子而已,說廢就廢了,直接給李世民,不就沒那么多的事情了 說白了,雙方能夠一直拉扯下來,那就證明他們之間的實力差距并不是很大。 而且由于太子正統的身份,李建成在某些方面甚至還有著極大的優勢。 他在對付李世民之時,手段說不上多么高明出色,但也覺得稱得上是步步為營,逐步蠶食。 李世民手下的實力一直都在被李建成緩慢的削弱著。 不然李世民是絕對不會如此急切的發動兵變。 如果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皇位,誰不愿意這么做? 正是因為被逼到絕路了,所以李世民才會準備出其不意的發動兵變。 最后李建成棋差一著,兵敗身亡。 最開始還沒建國之時,李世民和李建成二人的功績基本上可以說是半斤八兩。 李世民縱使比較出色,但也沒好到哪里去。 但在立國之后,問題就來了。 你太子肯定是不能再和之前一樣,以身犯險了,李建成需要在朝廷之中謀劃國事。 而這個時候,李世民在外不斷征戰,聲望愈來愈高。 更讓人為難的是,沒了李建成壓制李世民的功勞,軍隊之中其它人根本比不過李世民。 那些不是皇親國戚的,沒法給李世民爭搶功勞,是皇親國戚的,實力又不如李世民。 再加上之前李世民被拿掉兵權之后,他的繼任者做的實在是太差了,這也就使得李世民手中的兵權基本上不可能被拿下了。 李世民手中掌握著如此重要的兵權,大唐的防御不依靠他還能依靠誰?依靠那些手無寸鐵的朝官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