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今夜發覺此天象的并非只有諸葛亮一人,但凡會點觀星手段之人,或多或少的都注意到了星象的不凡。 諸如郭嘉、魯肅、賈詡、荀彧之流,無一不發覺天地變化。 有人隱隱有惴惴不安之色。 但同樣也有人狂悖無禮,誓要逆天改命。 更有諸如曹操孫權此類梟雄之輩牽強附會,將其認為是自己即將崛起的征兆,進而大肆宣揚。 “天命加身,這就是天命加身啊!” 曹操哈哈大笑!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他,不僅占據了大義的名分,而且實力最為強勁! 前些年在奉立東逃的獻帝于許昌后,曹操借由朝廷名義來討伐各地群雄。 而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更是先后破袁術、滅呂布、降張繡、逐劉備。 僅僅不過數年,曹操的勢力便發展成兗、豫、徐三州、部分司隸、雍州等中原地區。 俗話說得中原者得天下,曹操距離真正得到中原亦是不遠了。 而后曹操更是在許攸的建議下,親自率兵火燒袁紹的軍糧! 官渡之戰,曹操出色的以少勝多,擊敗了河北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 而后曹操并未放松,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更是接連消滅了袁紹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的勢力! 隨后,曹操又在白狼山之戰中,派遣大將張遼率領先鋒部隊大破烏桓并斬殺烏桓單于蹋頓。 自此遼東已經是唾手可得。 曹操并未放棄這個機會,很快他便徹底平定遼東,最終統一了北方。 至此,曹操覺得自己統一天下的大業已經成功一半了。 原因也很簡單,從古至今,無論什么時候,南征總是要比北伐要簡單太多太多的。 其中的因素十分復雜,但其實總結起來最關鍵的一點只有糧草問題! 南方和北方比起來,相對肯定是要富庶許多的。 不管是糧食產量還是經濟貿易等。 按理說,如果是這般情況,那經濟實力較為雄厚的南方北伐應該更容易才對。 實則不然,因為古代交通落后,北方和南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而非是一個往南打,一個往北打這么簡單。 北伐需要后勤補給跟得上,否則糧草運送到前線就已經消耗一多半了,經濟上的負擔自然足以拖垮任何一個國家。 但是南征就不一樣了。 南下之后,幾乎每座城池都十分富庶,只要拿下來關鍵的城池,便能迅速補充軍隊的消耗! 占據一段時間,這些富庶之地又會重新成為南征的新的橋頭堡。 而北伐卻是難以做到這一點。 北伐之時,北方的城池很容易便能做到堅壁清野,讓敵人補給成本大大提高。 雙方從補給難度上就拉開了不止一個檔次。 除此之外,還有諸如兵馬素質等各方面的因素在內。 比如說北方有著豐富的畜牧資源,養出健壯馬匹的成本要比南方低得多。 而馬匹的數量質量,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同樣也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 諸如天氣,人口數量等各種因素,也一直都是北方占優。 可以說,只要拿下了北方,后方根據地徹底穩定下來,天下幾乎就是唾手可得! 局部戰場的劣勢根本改變不了整體戰局的優劣。 除非整個大漢上下全部都是一群酒囊飯袋,否則曹操必不可能輸掉大局! 沒錯,哪怕至今為止天下早就已經唾手可得,曹操也并未稱帝,依舊還是大漢的一名丞相! 不管他到底做了什么,直到死亡,曹操也一直延續著大漢的國祚,只是以丞相自居,并未真正篡位。 此時的局部戰場的失利并不能證明什么,頂多只會讓曹操一統天下的腳步慢上些許而已。 因此今夜異象出現,更是讓曹操覺得自己一統天下已經為時不遠了! “何為天命?此為天命!” 有天命加身的曹操并未失去理智,但這卻大大加快了他一統天下的步伐。 如今北方已經統一,民生恢復的同樣不錯,曹操現在只需要等一個機會。 在恰當的時候,他便會立即調撥兵馬,開始南征! 屆時,統一天下,唾手可得! 一想到這里,曹操頓時忍不住愉悅的大笑起來。 高興的他早飯都多吃足足一大碗! 和他有類似想法同樣有不少人。 整個天下,但凡有名有姓的軍閥,無不蠢蠢欲動。 你曹操可以覺得是天命在我,難道其它人就不能覺得天命加身了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