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扶蘇很惶恐。 大秦的國策乃是嚴刑峻法,所謂嚴刑峻法并不是簡單的所有罪責從重處罰,而是直接誅心。 依然是拿棄灰于道舉例。棄灰于道者為什么要斬?不是因為行不道德之事的責罰就直接是斬首,而是因為始皇帝喻令,草木灰皆需入田以肥。倘若不照做,就是反對始皇帝。 你否認你反對始皇帝?那你就拿出證據自證無罪。 不得不說,這種治國方略,確實極其有威懾力。 就連公子扶蘇每日亦戰戰兢兢,生怕一時不查,被安上一個反始皇帝的罪名。 然而,今日卻生生被上將軍蒙恬栽了一個黑鍋過來。 妄議大秦之壽,明目張膽反對始皇帝“大秦萬世”之說? 上將軍,我公子扶蘇,亦背不起這個罪名啊! 扶蘇定定地看著蒙恬,而蒙恬雖然滿臉歉意,目光卻無比堅定。 嘆了一口氣,扶蘇知道,自己今日躲不過去了。 倘若不解開上將軍蒙恬這個心結,誰知道他會做出何等之事? 倘若他真的冒死向始皇帝上書,自己真能脫開關系嗎? 自己可是軍司馬,是他的監軍! 上將軍有謀反之意,自己為何不曾早報?難道于邊關一同戍守多年,一直都沒發覺嗎?還是有意隱瞞? 這亦是秦法之理,反賊是天生的,絕不是后天因為環境影響變成的。所以一名反賊沒有在還沒來得及造反前就被誅殺,乃是他的監督者尸位素餐,需同罪之。 “上將軍,”他無奈地開口,“爾莫非不知,此讖語也?” 讖語即為預言。方士們好行讖語,每每驚人。 “公子不信讖語?”蒙恬反問道。 “吾自然不信!”扶蘇毫不猶豫地搖搖頭,“讖語者,乃是雞鳴狗盜之徒,穿鑿附會,故作驚人之語,以求簡拔而已。” “譬如那太公望于渭水之濱垂釣,”他看著蒙恬,“上將軍以為,直鉤無餌,可能吊上來魚?” “不能!”蒙恬毫不猶豫地回答。 “吾亦不信闕語,”他繼續說道,“然此異人所說,讓吾不得不信!” “何也?”扶蘇心中怒氣萌發,目光漸漸變得嚴厲。 上將軍緣何如此執迷不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