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信!”蒙恬毫不猶豫地搖搖頭。他若是相信,根本就無需糾結(jié)那名異人身份。 “既然不信,”扶蘇意味深長,“那又何言異人,且是一個有丹爐之異人?” “有丹爐之異人”幾個字,扶蘇特意加重了讀音,意思很明顯。 有丹爐便是方士,而方士口稱自己煉的乃是仙丹。 然既然仙根本就不存在,方士們的仙丹從何而來?他們所言,得仙人所授之法,豈不是盡皆為謊言? “不是仙人,或者是天人亦說不定。”蒙恬同樣皺著眉頭。 他自然理解扶蘇的意思,然而他自己亦不知道此問題的答案。 “天人?”扶蘇卻笑了。 一半是因為憤怒,一半乃是因為覺得好笑。 仙人與天人聽起來似乎差不多,天下人也大多將其混同,實際上其中有細微區(qū)別。 仙人者,方士之所求也,源自楚之巫,乃是上古楚人對日月天地,山川河流等物之敬畏,言其有靈,不食不死。 天人者,道家之所欲。自老莊始,天下乃有道家,言萬物有其理,辨其物,明其理,自然知其道。 扶蘇自幼好讀書,對各學(xué)派之文獻皆有涉獵,自然知二者區(qū)別。然而,他更知道,二者的區(qū)別更多只是在流派和名頭上而已。 方士謂山川大澤有靈,便于山川大澤中煉丹,以求奪山川大澤靈氣為己用,讓自己亦長生不老。 而道家認為山川大澤之所以長存,乃是因為其有長存之道,若是自己弄清楚這個道,自然就能夠像山川大澤一般,萬世不移。 歸根結(jié)底,都是為了長生! 且值百家爭鳴之世,各學(xué)派都是各取所長,完善其學(xué)說。像道家和方士此等理論相近的,早就已經(jīng)一通互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上將軍,”他微微正色,“天人仙人,本就一體。” “吾等此次南行,本就不以學(xué)派身份為罪,而是觀其所行辨之。” 他認真地開口:“有方士之行為,便是方士,不論他是道家,是仙家,抑或是儒家法家!” 蒙恬神情微動,他認真地拱了拱手:“吾今日知公子之仁道也!” 他是心悅誠服地向公子扶蘇行禮,這年頭書籍極少,有資格能夠?qū)W習(xí)知識的人亦少。因此世人對知識極為尊崇,還保留著朝聞道夕可死的狂熱和淳樸。 即使蒙恬出身九卿世家,亦不可免俗。 他深知,大秦乃是行法家,而法家者,堅信人性本惡,需以嚴刑峻法迫其向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