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海難壹-《無雙群俠傳》


    第(2/3)頁

      柴霏雪道:“我爹爹說,在咱們大宋之前,讀書人都是不臨字帖的。顏真卿說,漢到唐,書法傳承,歷來是‘口訣手授’,乃是面對面的言傳身教。黃庭堅也說‘古人學書不盡臨摹’。”

      李壁面露嚴肅,連連點頭,道:“令尊經天緯地之才,真知灼見,不落凡俗。我若早識得令尊,也能少走些彎路。他如今身子可好?”

      柴霏雪道:“有勞大人惦記,還好還好。”

      李壁道:“令尊所言不錯。我朝太宗皇帝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以棗木鏤刻之,厘為十卷,是為《淳化秘閣法帖》。此后《絳帖》、《潭帖》等,多從《淳化閣帖》翻刻。這些字帖起初多是賜給臣下,逐漸流入民間。自此時人學書,有了參照。可也正因為此,書法入了摹舉臨刻之途。《淳化閣帖》宗‘二王’,天下書卷如出一轍。今人作書,不外蔡、蘇、黃、米四家。我問你,書法為何物?”

      柴霏雪微蹙蛾眉,想了一想,方道:“法既有典范之意,又有約束之意。規矩、尺度,缺一不可。法古字左邊為‘水’,右邊上‘廌’,下‘去’。”提起筆來,在紙上邊角處寫了個楷書“灋”字。筆力勁挺,端莊大氣,顯也下過不少功夫。

      李壁微微點頭。

      柴霏雪接道:“‘廌’乃獬豸之稱,為公平公正之獸。‘水’平如鏡,亦有端正平和,不偏不倚之意。此兩者,皆曰尺度,不可偏駁。寧靜居和,方為周正。若說書法,自也是要中規中矩。一點一橫,一撇一捺,不管如何變化,篆楷行草,不失其形,不改其狀,方為正字。”

      李壁面色溫和,帶著笑意,顯是聽的頗為高興。

      柴霏雪又道:“但這‘廌’字之中,還有一個去字。自古法乃公序良俗之約,法自情理出,法不容情,法亦能容情。法理之外,一個去字,存留一線,正是情理。若論書法,框架結構,規矩法度,自有典范。但一切全依法度,無了自然兩字,只余匠氣,如何談的上法。既是法,自是道法自然,不拘一格。小女愚見,不破不立。合的規矩,又能獨具一格,方可稱的上法。”

    
  李壁道:“好個不破不立!令尊教人,可比我高明太多。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一事,載史明智,教化世人。一文一字,重逾泰山。但自有骨甲之文,金鐵之文,時至今日,文字不也時常在變。大篆小篆之時,隸楷行草,豈不也不合規矩。你說的不錯,道法自然。天地輪回,滄海桑田,豈不正是日新月異,方能欣欣向榮。如今世人,只知墨守成規,因循守舊。自我宋后,書再無法矣。”搖頭嘆道:“可惜我明白這個道理還是太晚。”

      花輕語忽地一笑,道:“李大人此行,莫非也是為了不破不立,推陳出新么?”

      李壁目光游離,朝窗外看了一陣。這海船艙房,窗開的極小,只看見一方青天。呆了片刻,方道:“好多事情,是該換個想法了。”回過頭來,道:“你們兩個尋我,究竟何事,可以說了。”

      柴霏雪道:“不能叫此船在寧海州泊岸!”

      李壁明知故問,道:“船經寧海州,轉入渤海,乃是順道。更兼要上岸補充淡水,緣何不得停靠?”

      花輕語道:“自是有緣由的,只是不便說。”

      李壁呵呵一笑,道:“我與這船家也無交情,怕是幫不上什么忙。”

      柴霏雪道:“柳家堡上船來,是為了尋一人下落,這人萬不能落到他們手里。”

      李壁道:“我聽船上遭賊,原來那個老綱首死了?”

      柴霏雪道:“是,如今此船上上下下已盡在柳家掌握。”

      李壁道:“既已在掌握,翻個底朝天,還尋不出人來么?”

      柴霏雪道:“他們已經下去搜過,但被嚇了回來。前番又有嘗試,終究未敢越雷池一步。”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毕节市| 诏安县| 右玉县| 绿春县| 化德县| 江陵县| 丽江市| 临西县| 藁城市| 儋州市| 定州市| 彭阳县| 曲水县| 宜良县| 安新县| 刚察县| 武功县| 开阳县| 陇川县| 洞口县| 兴城市| 溧水县| 天峻县| 太原市| 同德县| 通许县| 克什克腾旗| 新野县| 昌黎县| 施甸县| 分宜县| 曲水县| 通榆县| 泾川县| 怀宁县| 通海县| 延庆县| 长汀县| 常熟市|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