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再結合陳習帆‘進不去’的最新驗證,已經(jīng)可以得出‘喬三娘’在撒謊的結論。 如果確定喬三娘在撒謊。 這個前提下,再結合劉小丁接下來的供詞,就可以斷定,這是一起謀殺。 劉小丁接下來的供詞是:“喬三娘給我講,茍振威一直覬覦她,此刻見咱倆行好事,惱羞成怒下意欲殺你泄憤。” “你出于自保,進行反擊,執(zhí)法隊也奈何不了你什么,我會為你作證的。” 所以在一開始,喬三娘就在把劉小丁往防衛(wèi)自保上引。 而事實最初呈現(xiàn)的也確實是防衛(wèi)自保,劉小丁在殺完人之后的最初慌亂中,自然也會給執(zhí)法隊做出如此供述。 這就是‘第一認知’。 之后仔細回憶之下,也許會發(fā)現(xiàn)一些不合理之處,但已經(jīng)不重要了。 因為‘防衛(wèi)自保’這個大前提對他最有利,喬三娘也答應作證,腦子秀逗了才會翻供。 直到林峰再次找到他,曉之利弊(威逼利誘),劉小丁才把當晚發(fā)生的,他記憶中的真相,原原本本還原出來。 根據(jù)劉小丁的回憶,再結合喬三娘在撒謊這一前期, 1.兩人當天晚上根本什么都沒發(fā)生,因為劉小丁‘迷迷糊糊,不知不覺睡著了’。 2.所以,他應該是被喬三娘下了某中迷藥。一般小酒,還不至于讓修士中招。 3.而茍振威也應該中了相似迷藥,同時還中有別的陰招……要不然也不會在劉小丁一招之下,完敗被殺。 4.這一切都是喬三娘做的? 5.動機是什么? 6.還有,街坊鄰居都是對喬三娘豎大拇指的,說她最受得住……事實真如此嗎? 眾人不由再次把目光投向林峰。 這尼瑪什么越查越明,簡直越來越亂,迷霧重重有木有? 找你是來破案的,還是添堵的? “不妨,我們再大膽一些,也許真正的主謀根本就不是喬三娘呢?” 一個婦道人家,經(jīng)營糧食小攤位,撐到天了做些半掩門的生意,段位不會太高。 像‘謀殺’這種高技術手段,雖不是完全想不出來,但可能性很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