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二者,宋軍在此戰(zhàn)中也確實投入了較大的兵力,至少都有六七萬人,而金軍則應在三萬左右,在兩倍兵力的情況下,形成多面合擊,取勝也自是正常。 根據(jù)自己所掌握的資料,白里度則認為,柘皋之戰(zhàn)相當于就是金軍投放給宋軍的一個誘餌,并且還是有毒的那一種,真正的殺招便是后面的濠州之戰(zhàn),而張俊在吃下這一毒餌之后,也果真便中招了,并且也連帶坑了一把岳飛。 思緒回到公堂之上,元龜年也仍在繼續(xù)念誦: “此為本年二月十九,戊子日,皇上賜給岳飛的第九道御札:得卿九日奏,已擇定十一日起發(fā),往蘄、黃、舒州界。聞卿見苦寒嗽,乃能勉為朕行,國爾忘身,誰如卿者!覽奏再三,嘉嘆無歝。以卿素志殄虜,常苦諸軍難合。今兀術與諸頭領盡在廬州,接連南侵。張俊、楊沂中、劉锜等共力攻破其營,退卻百里之外。韓世忠已至濠上,出銳師要其歸路。劉光世悉其兵力委李顯忠、吳錫、張琦等奪回老小、孽畜。若得卿出自舒州,與韓世忠、張俊等相應,可望如卿素志。惟貴神速,恐彼已為遁計,一失機會,徒有后時之悔。江西漕臣至江州,與王良存應副錢糧,已如所請委趙伯牛,以伯牛舊嘗守官湖外,與卿一軍相諳妥也。春深,寒暄不常,卿宜慎疾,以濟國事。付此親札,卿須體悉。十九日二更。付岳飛。御押。” 趙構的這道御札寫的也真是夠啰嗦的了,不過從字里行間當中,也還是能看出趙構對岳飛見苦寒嗽、帶病行軍的體貼與關懷的。 “岳飛,何日何地收到此御札?” “回大人,此御札乃二月二十四日一早送抵舒城,見御札提及糧草事宜,在與軍中二位中使商量過之后,在下便決定經(jīng)銅城再前往池州就糧。” “哦?為何不留在銅城?” “回大人,八千人馬每日消耗極大,銅城在被大軍駐扎過兩天后,業(yè)已再無多余糧草,如要就糧,便只能前往池州,另外池州距臨安路途更近,與朝廷來回傳遞消息亦更加方便。” “好!岳飛對于這三道御札的應對,各位可否存在疑議?可否存在抗旨逗留?” “我等沒有疑議,岳相公不存在抗旨逗留!” “既然隨軍中使都認可此段行軍,那便不存在抗旨逗留!” 堂下眾大臣也是紛紛表態(tài),而秦檜則仍舊是一言不發(fā)…… “秦檜狗賊,你不發(fā)聲,我便算你是對此段行程合理表示默認了!” 秦檜雖仍舊沉默,但任務進度卻也隨之提升到了十五分之九,距離完成任務,也就只剩下最后的六道御札……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