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好,你來!” 白里度一側(cè)身,便給周若蘭讓出了位置,周若蘭上前一伸手,便將書取了出來,隨后這本書的信息也就展現(xiàn)在了白里度眼前: 【佛說盂蘭盆經(jīng)】(藍(lán)色):極品稀有佛經(jīng),又稱盂蘭經(jīng),由西晉的竺法護(hù)翻譯而成,其內(nèi)記載了佛陀釋迦牟尼的大弟子目犍連尊者,因不忍其母墮餓鬼道受倒懸之苦,乃問法于佛陀的故事,閱覽此佛經(jīng)亦有機會從中找到地獄之門的入口,從而進(jìn)入到餓鬼道,初始閱讀條件:等級達(dá)到30級。 “哇!你看!地獄之門!餓鬼道!”周若蘭驚呼道。 “哈哈,還真是想什么來什么啊!”白里度高興的說道。 “看你高興的,那這本經(jīng)書就也交給你保管吧,反正也肯定是你率先練到30級。” 周若蘭將經(jīng)書交給白里度后,這藏經(jīng)樓的二層便也沒什么好逛的了,二人下樓后走回到院落當(dāng)中,周若蘭便在前方帶路,二人便往院落左側(cè)的普明寶塔方向走去。 “我記得《楓橋夜泊》的詩碑應(yīng)該就是在這座塔的四周回廊”帶路的周若蘭并沒有上普明寶塔,而是在塔院四周的回廊逛了起來,白里度則跟在其身后。 “在這里呢!找到了!”周若蘭看到前方回廊處有一個小亭子,便快速跑了過去,而亭子的正中央則立著一塊石碑。 白里度也快步上前,走近一看,果然,石碑上所刻內(nèi)容正是《楓橋夜泊》的詩句,其中詩有三行,為行草: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除了這三行詩之外,其后面還刻有三行的行草跋文,內(nèi)容為: 【寒山寺舊有文待詔所書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歲久漫漶。光緒丙午,筱石中丞于寺中新葺數(shù)楹,屬余補書刻石。俞樾。乙丑重陽,汪定執(zhí)敬觀】 看完了詩碑正面,白里度就又繞到了其背面,見到其背面居然也刻有跋文: 【唐張繼《楓橋夜泊》詩,膾炙人口,惟次句‘江楓漁火’四字,頗有可疑。宋龔明之《中吳紀(jì)聞》作‘江村漁火’,宋人舊籍可寶也。此詩,宋王郇公曾寫以刻石,今不可見。明文待詔所書,亦漫漶,‘江’下一字不可辨。筱石中丞屬余補書,姑從今本,然‘江村’本,不可沒也。因作一詩附刻,以告觀者:‘郇公舊墨久無存,待詔殘碑不可捫。幸有中吳紀(jì)聞在,千金一字是江村。’俞樾。漢貞閣主人唐仁齋鐫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