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0 政不出臺省-《漢祚高門》
第(1/3)頁
臺城中樞官署內,庾亮臉色略顯清癯,神情有些疲倦,眼睛里隱有血絲,手中還捧著一份簡牘,認真閱覽。
簡牘來自宣城郡治下廣德縣,廣德縣令周芳告歷陽內史蘇峻收容鄉里逃犯強人多名,并縱之為惡,致使各縣政令不修,民皆怨之。
類似的文書還有許多,這讓庾亮深以為憂。歷陽自恃功高,驕橫日甚,屢求錢糧,稍有懈怠,便諷議不止,諸多怨言。
沉默良久,庾亮還是拿起另一份歷陽請糧的文書加以批示,吩咐有司盡早去辦。
放下手中筆,庾亮站起身來,房內徘徊片刻,臨窗而立徐徐吐出一口濁氣,只是心情仍然沉重,思緒都變得糾結起來。
過去這段時間,局勢變幻眼花繚亂,幾乎還要甚于平滅王氏之前。但看似紛亂的諸多事件,若掀開表面去看,內里卻是蛛結絲連,各有瓜葛。
庾亮親眼看著皇帝由大勝之后的意氣風發,漸漸被諸多世事消磨意氣,如今已經變得暴躁易怒,全然不似以往的英明果斷。
這讓庾亮心情感覺很復雜,一方面他以禮法自律,君為臣綱,眼見君上受困不得伸展,心內亦感憤慨。
另一方面,對于皇帝的某些想法和舉措,庾亮卻是不敢茍同。先有啟用宗室,后有信重歷陽,盡管各有不得不為之的理由,但這都是禍源肇始的征兆,殷鑒未遠。皇帝身在法統大義之位,何苦如此操切弄險!
返回案前,庾亮又拿起另一份文書,乃是會稽內史奏請開鑿山**道接連浙江,以解民運之苦。
拋去個人的觀感,沈充上任以來諸多舉措確實令庾亮大為改觀。且不說其上任后境內悉靖這種虛詞,入主會稽后,先舉山陰賀徇之子賀隰為長史,其后會稽士人皆稱其賢,俱為之用,很快就平穩了局勢。
其后又請解封錮之令,使民入山澤,以充民實。雖然未得詔許,但其任事之心拳拳,并不同于時下居官者無官官之心的風氣。
對于沈充請解封山之議,庾亮心內是頗為贊同的。山澤物饒,乃天地饋贈,飴養萬民,本是自然之理。然而就是這種利國利民的舉措,卻令各方都不能淡定,無法付諸現實,令人扼腕。
此議不成,沈充卻并未氣餒,又請鑿水道,這同樣是一項意義深遠的舉措。
庾亮曾隨父親常年宦居會稽,對于會稽之事也有許多了解。會稽雖然地廣,但河澤溝渠縱橫,多灘涂沼澤,縱有可耕之地,亦困于水厄難得開墾。若能興修水利,鑿渠引水,治澇固土,所得之田又何止萬頃。
如果能夠促成這件事,又何止利于時下,簡直可功載青史。雖然沈充鄉豪土著出身,此前又有諸多悖逆詭變之行,但僅憑此議,便無愧能臣之稱。
庾亮重點標注此文,打算發力去推動。雖然此舉必然耗費民力物力甚重,也非短短數年能夠建功,但世事豈有因任重而裹足不前的道理,尤其是這種利于時下、澤被后世的大事。
心內感慨一番后,庾亮又對沈充頗為羨慕,可得一方天地盡情施展才華。如果有可能,他何嘗不想執掌一方,牧守一地,其中快意勝于如今身處中樞卻諸多掣肘、一事難為。
但庾亮也清楚自己這想法也只能是想想而已,眼下這個局勢,他既不能也不愿離開中樞。最起碼在王氏那幾個方伯離任之前,他絕不能遠離中樞。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县|
高平市|
光山县|
响水县|
兴化市|
化德县|
贵南县|
巴中市|
甘肃省|
成武县|
农安县|
巨鹿县|
青海省|
永福县|
栾城县|
石城县|
邮箱|
兖州市|
西平县|
射阳县|
神农架林区|
陵川县|
屯门区|
庆元县|
林州市|
兴山县|
新津县|
华阴市|
镇坪县|
那坡县|
威远县|
镇坪县|
湛江市|
青神县|
东源县|
富顺县|
寿宁县|
辽阳县|
招远市|
休宁县|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