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盡管蕭院長尚未理解鐘離是以怎么樣的感悟配合他仙輪境的仙術造詣完成了《天地與一》這個仙術,不過他已經先于理論理解了最后的結果。 “并非像領域那樣排擠其他元素,也不是像《元素增量》一樣喚來元素,是更加本質上的變化”。 “正解”鐘離又輕聲說道,退出了顯現仙輪的狀態,也順勢解除了《天地與一》。 “《天地與一》,是仙輪境仙人法師向世界本身發出呼叫,恭請世界的大仙術”。 “要說的話,【仙輪】證明了一名仙人法師將仙術修到了仙輪境,而《天地與一》則代表了在這一級別的登堂入室”。 “詳細的《天地與一》資料我都有寫在仙術交流網上,院長您和丁語眠有興趣的話都可以去看看相關網頁”。 鐘離寄了封訊息給兩人,兩位仙輪境法師也立刻打開了訊息中的網頁連結。 開玩笑~,這么得勁的大招,哪有不學的道理: ■■【天地與一通解】 所謂《天地與一》,應該要如何解釋它的具體原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要先理解———『法則和法則代表的表象并不完全相同』這個前提。 你能說在南極就沒有火之法則嗎?不行的,南極只是火之法則不明顯,不是沒有火之法則。 再舉個例子吧,雷系法師很難在大海中戰斗,因為海中雷元素稀缺,想要發起攻擊的消耗會很大。 但是這僅僅只表示雷“元素”稀少,而非雷“法則”不存在,若是雷法則不存在,那么海中壓根兒不會出現閃電,即使在別處出現閃電并運過來,進到海中后閃電也會消失。 會這樣的原因就是因為法則是世間萬事萬物現象之基,唯有存在法則,才會容許對應的現象存在。 而《天地與一》就是以仙輪境仙人法師那浸淫自然之力已久的身體為引,向世界請求增強特定種類法則的發揮。 法則發揮程度加強可是好處多多,以最簡單的魔法威力來說,假設這個世上只有地水火風四種法則,在未受干擾的情況下各自的發揮值是50,也就是發揮值上限總和為200,此時氣候非常適合常人生活(氣溫、濕度、氣壓......皆為地表環境范疇)。 但現在,有個火系仙人法師發動了火法則的《天地與一》,將火法則的發揮值提升到了100,但因為上限總和是固定的,所以其余三個法則的發揮值就只剩下33.3左右,變得較為弱勢。 簡單的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因為火之法則發揮值翻倍,火系魔法/仙術威力必然增強,同時其他屬性的魔法也會受到壓制,一來一往可以拉開極大的差距,這就是《天地與一》的優勢。 不過,《天地與一》是一種唯有仙輪境仙人法師可以施展的仙術,怎么可能會只有如此淺薄的效果? 增幅自己弱化他人,這是高階法師的領域就能做到的事,雖說領域是改變元素濃度而《天地與一》是透過調整法則發揮來完成相近的效果,但彼此之間的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習得《天地與一》代表仙人法師在仙輪境登堂入室,而非只會展開仙輪得到被動增幅的菜鳥仙輪境,但是這不代表《天地與一》就是仙輪境的最高法門。 與之相反,在鐘離的研究中,《天地與一》是進境仙輪境后無數強悍仙術的地基。 因為這些仙術若沒有足夠高的法則發揮值,便需要供給多上數倍的仙人之力才得以完成,鐘離自己沒差,但對其他人來說卻是天壤之別。 所以想要施展這些強大的仙術,《天地與一》就是必要的, 換言之,《天地與一》是一根槓桿,一把用于以小小力氣橇動法則,借以引動天地萬象的鑰匙。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