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百七十八章 重返東京(三)-《重生曼哈頓1978》


    第(2/3)頁

    “好吧~”

    波麗有些無奈的苦笑了下,從自己剛買的評價商店早餐包里拿出一杯果汁,坐在辦公桌后面皺眉思索片刻后,向羅森洛說道。

    “莉莉絲最近代表茱莉先生進入了通用電氣公司董事會,作為代理董事全權負責一切日常事務。”

    “今晚,她要在廣場酒店舉辦一次晚宴,邀請了許多大公司的董事和高管,還有一些華爾街投行和銀行的朋友們。”

    “因為在下周二,通用電氣公司要發行一筆三年期債券,票面利率為124%!”

    波麗放下手里的果汁杯子,雙手十指交叉放在桌上,看到羅森洛眼里已經有了心動之意,微微點頭笑道。

    “如果你能借到比124%利率更低的三年期借款,我可以幫你找莉莉絲,讓她想辦法給你擠出一些份額。”

    羅森洛眨著“紅眼睛”想了想,神情自若的說道:“可以,我買!”

    “。。”波麗靜靜地看了他幾秒,很滿意的點頭道。

    “你們倆先回家休息吧,我會提前聯系莉莉絲。”

    “好的。”

    “木頭人”羅森洛沒有任何廢話的起身走出了辦公室。

    剛才一直保持的阿爾托,起身走到波麗對面,用手扶著桌面猶豫著問道。

    “你爸爸和盧迪他們是不是要從夏威夷回來了?”

    “是啊,你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見他們了嗎?”波麗看著阿爾托,故意調侃道。

    “額。。”阿爾托咧著嘴笑了笑,眼神有些飄忽的望向別處。

    波麗笑著走到他旁邊,用力抱了一下他的肩膀,安慰道:“我說過的話沒有忘記,別擔心。”

    “等我爸爸回來了,我會讓他牽頭組織一次家庭會議,給你再爭取一次機會。”

    “嗯!”身上酒氣還沒散去的阿爾托,用力點點頭笑了。

    波麗湊近他的身上聞了聞,滿臉嫌棄的錘了他一下,斥道:“從今往后,沒有我的允許如果你再這樣喝酒。。小心我揍你!”

    “明白!”

    “絕對不會有下次!”

    “哈哈哈~”波麗和阿爾托相視大笑。

    ---

    島國,東京。

    夜~

    世田谷區,小田急線沿線附近鱗次櫛比的高級住宅區內。

    晚餐后。

    大衛幫助曼琪姐姐挑好了房間,便從樓上來到樓下的客廳里,向巖崎直上和卡內斯擺擺手笑道。

    “久等了兩位,我們繼續?”

    “好的。”巖崎直上伸手拿起話筒,撥出一個熟悉的號碼,向大衛說道。

    “晚餐時,我們的對話已經向我父親說完了,我們繼續剛才的話題接著聊。”

    “ok!”大衛走到電話的另一邊坐下,看到巖崎直上和電話對面確認之后,按下免提,他也向電話另一端的巖崎老頭客氣的打了個招呼。

    可讓他有些意外的是,電話對面傳來一個年輕女孩兒的聲音。

    “您好,科爾曼先生。”

    “我是巖崎直上哥哥的妹妹,巖崎綾瀨。”

    “哦。。你好,巖崎小姐。”大衛聽到對面女孩兒的英語口音很正宗,向巖崎直上聳聳肩笑道。

    “剛才我們在餐桌上,簡單聊了關于匯率定義的問題。”

    “現在可以開始了嗎?”

    “好的,麻煩您了。”

    “呵呵~”大衛習慣性的用手搓了搓下巴,忘了一眼抱著筆記本準備記錄的卡內斯,深深吸了一口氣,說道。

    “匯率是經濟學里面最基礎,也是最復雜、最難被定義的問題之一!”

    “直到今天,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也沒有被完全解決。。”

    “現代經濟學對匯率的普遍定義,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比如,一米元可以兌換二百日元。”

    “但如果要深入探討一下匯率是如何被確定下來的,就必須先了解它的復雜定價過程。”

    大衛說著,從兜里掏出一個小本本和鋼筆遞給巖崎直上,示意他可以隨時做記錄,笑道。

    “今晚我們的時間很充裕~”

    “所以我就先從匯率開始,向大家介紹幾種易于理解的匯率定價邏輯,再把它拓展開講一下。”

    “首先,讓我們來做一個假設~”

    “我這個米國人第一次來到島國旅游,需要兌換一些日元作為日常消費使用。”

    “那么決定了米元與日元匯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兩國都擁有的商品價格的差額,即是米元與日元的匯率。”

    “比如,在米國購買一串香蕉需要2米元,在島國購買它需要400日元。”

    “那么兩國貨幣的匯率為1200。”

    “香蕉,是用來衡量兩國貨幣購買力的一般等價物。”

    “而這套購買力平價理論,最初是在1802年,由英國經濟學家亨利·桑頓在其著作《大不列顛票據信用的性質和作用的探討》一書中提出的。”

    “這本書到如今仍被認為是經濟學歷史上一部偉大的經典著作,作為當時僅有的幾本著作之一,它比同時代其他著作的水平要高得多。”

    “書中解釋的許多經濟學原理,至今依然被看成信用體系和貨幣理論的精髓。”

    “也正是亨利·桑頓的這本書,為他奠定了中央銀行之父的美譽。”

    大衛說到這里,看到卡內斯用筆把這本書的書名快速記錄下來,故意停頓了幾秒后,說道。

    “亨利·桑頓在編寫《大不列顛票據信用的性質和作用的探討》一書的時候,對他所處的那個世紀的歷史,做了一次改變了經濟學發展史的有益回顧。”

    “從1700年1800年,英格蘭共經歷了多達19次經濟危機。”

    “在這19次經濟危機中,每一次危機后,經濟都能夠做到自我復蘇,而且多數時候經濟在復蘇后,又會恢復到更高水平的穩定狀態。”

    “只是每次的經濟復蘇期都只有幾年時間,隨后又會發生新的危機,并再次摧毀經濟~”

    “而后又自我復蘇,如此循環,百年間重復了19次。。”

    “造成這一切的根源,直到現在仍然眾說紛紜,沒有完全統一的解釋。”

    “不過~”

    “我今天想試著從另一個角度,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這段異常精彩的歷史!”

    “。。老板!”大衛的聲音在這里忽然停下來,被小秘書瑪姬打斷了。

    小秘書瑪姬有些局促的從客廳外跑到大衛身旁,在他耳邊低聲說了幾句后,準備扭頭就跑。

    大衛看到她像個膽小的“兔子”一樣跑遠的背影,有些哭笑不得的大聲喊道。

    “瑪姬,你別上樓了,回來幫我做一下記錄!”

    “啊?”

    “哦。。”小秘書瑪姬聽到大衛的喊聲,猛然回頭愣了幾秒,表情茫然的應了一聲,走回到大衛身旁坐下,低頭豎起了耳朵默默看著地面。

    大衛對這段“小插曲”向巖崎直上笑了笑,沒有解釋什么,繼續說道。

    “bannoe(鈔票),是我們現在的紙幣名稱,也可以被譯為銀行券。”

    “銀行券的發行主體是銀行,所以它是伴隨著銀行的產生,而產生的。”

    “在16世紀下半葉,英國開始出現了baner(銀行家)一詞。”

    “當時的baner指的是一些專門從事不同金屬鑄幣之間兌換的商人們。”

    “但是在紙幣真正的出現前,貨幣全部都是金屬鑄幣,攜帶很不方便,儲存也不安全。。”

    “尤其是對一些從事商貿活動的商人而言,帶著大量金屬鑄幣無疑是一個負擔,也在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交易風險。。”

    “因此,人們會找一個安全的存放點,把金屬鑄幣寄存在那里~”

    “比如,英國皇家鑄幣廠旁邊的倫敦塔,就是一個較早的金屬鑄幣寄存倉庫。”

    “不過在1640年,當時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因為財政枯竭強行占用了倫敦塔里人們存放的的12萬英鎊金銀幣,后來經激烈抗議,才發還給民眾。”

    “從此,人們便不再信任由國王控制的“倫敦塔”,轉而把手中的金銀幣存放在倫敦的金匠鋪里代為保管,金匠鋪會收取一定的保管費,并開具一張紙質的存款票據,儲戶拿著這張收據就可以隨時到金匠鋪兌取金銀幣。”

    “這種收據,實際上是儲戶和金匠鋪主人之間的私人合同,沒有法律效力,純靠儲戶對金匠鋪的信任。”

    “金匠鋪主人會對收據做了一個副本備份,這樣就能防止在兌取時發生糾紛,當收據的持有人來兌取金銀幣時,金匠鋪主人可翻開備份資料,找到收據持有人的線索。”

    “此外,如果一張收據對應的金匠鋪,在當地儲戶中擁有非常好的聲譽和誠信,那么這張收據就較容易流轉給愿意接受它的人。。”

    “到了17世紀下半葉(1650年以后),倫敦金匠鋪逐漸發展成為了專職的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發行存款票據(銀行券)、開設支票賬戶的金融服務機構,慢慢在民間有了自己的專屬名稱金匠銀行(goldihban)。”

    “金匠鋪的主人,也變成了金匠銀行家(goldihbaner)。”

    “當時,由于越來越多的金銀幣存放在金匠鋪里,金匠鋪主人便開創性地找到一個新的發財之道~”

    “他們將一小部分的金銀幣留下來,以供儲戶兌取,然后將一大部分的金銀幣以高利率貸款出去,形成放貸業務,并以此獲利。”

    “由于放貸業務帶來了豐厚的利潤,金匠鋪商人便想吸引更多的儲戶把金銀幣存進來,以進一步擴大貸款業務。。”

    “于是他們決定向儲戶不再收取保管費,而是支付一定的利息,慢慢形成了與現代銀行類似的吸收存款業務。”

    “當儲戶將金銀幣貯存進來時,金匠鋪就會給其開具一個存款票據,這就是最早的銀行券,也是最早的信用貨幣雛形。”

    “存款票據和以前的收據一樣,都是兌取金銀幣的信用憑證。”

    “不過不同的是,存款票據有利息,收據是無息的。”

    大衛伸手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歪頭看向小秘書瑪姬,故意放緩了語速說道。

    “在這些金匠銀行(goldihban)劃分好了各自地盤,準備壟斷本地銀行業的時候。。”

    “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了。”

    “英王威廉三世,在英格蘭銀行成立的特許狀上寫到~英格蘭銀行的成立,是為促進英國人民的公共利益。”

    “他支持成立英格蘭銀行最初目的,是想幫助王室政府籌集戰爭資金。。”

    “英格蘭銀行成立時,向公眾公開募集到的120萬英鎊全都借給了王室政府,利息率8,并獲得了同等數額的銀行券發行權。”

    “這120萬英鎊既是英格蘭銀行的全部資本,也是出資股東對王室政府的債權。”

    “所以最初的英格蘭銀行券,實質上就是王室政府通過英格蘭銀行發行的一種國債。”

    “不過在當時,任何一種銀行券都不是法定貨幣,它是否被人們接受取決于人們的信任態度,而不是強制的法律規定。”

    “同樣地,任一銀行券都可能出現無法兌付的情況,而一旦無法兌付,儲戶只能自認損失。”

    “但是~”

    “英格蘭銀行的成立,是由議會批準+國王支持的,相較于其它金匠銀行券更具公信力~”

    “因為當時一些金匠銀行家,為謀私利而經常出現不考慮儲戶財產安全、金銀幣投機、高利率放貸等行為,經常受到人們指責。。”

    “所以英格蘭銀行券發行不久后,很快便在倫敦地區形成良好的信譽基礎。。”

    “而那些原本對英格蘭銀行懷有敵意的倫敦金匠銀行或私人銀行,慢慢發現在英格蘭銀行開設賬戶對自己也非常方便,便也紛紛放棄發行自己的票據,改用了英格蘭銀行券。”

    “1725年,英格蘭銀行開始嘗試部分印刷有固定面值的銀行券,最低面值20英鎊,其他面值以10英鎊累加遞增,如30和40英鎊,最高為90英鎊。”

    “英格蘭銀行還首次公布了金屬貨幣與銀行券,1英鎊20先令240便士。”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倫敦的私人銀行開始形成規模性,且集中在倫敦的倫巴第街(金融城)。。”

    “倫敦的貨幣(銀行券)市場也是在這一時期形成,倫巴第街是當時貨幣市場的代名詞。”

    “倫敦私人銀行業的發展,帶動著非倫敦地區各地方私人銀行業的發展,也帶動著非倫敦地區銀行券的嘗試和推廣。”

    “1750年以前,英國只有極少數的幾家郡縣級地方私人銀行。”

    “到了1810年,全英國地方私人銀行的數量,已經超過了700家。。”

    大衛再次故意提高了一些聲音,語氣加重的說道。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周县| 屏东县| 台北县| 清镇市| 理塘县| 清徐县| 蕉岭县| 营口市| 嘉祥县| 湘潭市| 定结县| 斗六市| 任丘市| 双桥区| 永善县| 琼结县| 康马县| 沈丘县| 桃园县| 印江| 张家口市| 石泉县| 晋中市| 台中市| 罗定市| 沾化县| 湖北省| 屯留县| 东乡族自治县| 连城县| 德安县| 罗城| 林甸县| 乌兰县| 老河口市| 锡林郭勒盟| 鲁甸县| 上饶市| 隆林| 黄山市|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