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比如:上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之后,許多在華爾街上市的公司都增發了部分新股,想從金融市場上融資渡過難關~” “這些增發新股的市場價值,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所以,發行公司需要設定發行價格并按發行價銷售新股,投資者依發行價格認購,如果認購過多,則須按比例配售。” “而人們往往忽略了,潛在的華爾街投資者之間,一直都存在信息不對稱性!” “他們大致可以被分為有信息群體(rdveor)和無信息群體(uor)。” “有信息的投資者,對新股有充分的信息了解,他們會更傾向于投資預期市場價值高過發行價格的新股。” “而無信息群體投資者,則更容易遭受所謂贏家詛咒式的損失。” “所以,當很多人認識到這種可能性之后,他們就只認購定價相對較低的新股,而且很多人將沒有積極性參與新股認購。” “如果發行公司不降低發行價格,信息較少的投資者就將不進入新股市場,許多新股發行就會失敗。” “于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無信息群體參加認購新股,發行公司新股發行價的格就必須低于正常價格,才能保證增發新股的成功。。” 大衛把手里又剝好的幾個嚇人放在盤子邊上,擦干凈了雙手,把它們一個個分給了巴克萊教授、莉莉絲等人,接著說道。 “正如我剛才所說~隨著我的閱讀量不斷增多,我對于與傳統經濟學的研究方向不同,更偏向于從實際生活當中尋找理論依據的行為經濟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行為經濟學的很多研究者普遍認為,人不是純粹的理性人,而是社會人。” “決定人們決策的不僅僅是經濟理性,更重要的還有由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心理因素。” “這些因素中既包含了理性,也包含了許多非理性~或者是利己但不理性的因素。” “這些因素無法用數字來表達,也不能包括在數學模型中。” “所以,運用行為經濟學的方法研究人們的經濟行為,就要從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對人們行為的實驗出發~” “認真觀察現實生活,和大膽實驗各種影響人們作出決策的因素,才是行為經濟學的基礎!” 大衛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分發完畢之后,笑著舉起酒杯喝了一口,放松的靠坐在椅子里,拿著盤子里最后一個蝦仁,說道。 “我剛才所說的贏家詛咒,其根源在于人們過度自信產生的認知偏差性和局限性。” “人們總是傾向于認為自己的智慧、判斷和能力高于其他人,對事件發生概率的估計經常走向極端,即分別高估大概率發生的時間,和低估小概率事件會發生的可能性。” “總結起來,經常會導致人們過度自信的原因大致可被分為四點~” “1、人們通常會高估私人信息的準確性,并認為隨著信息的增加,決策能力與對未來的判斷準確性也會隨之增強。” “2、人們經常相信他們對某些本無法被控制的事情,具有影響力。” “3、人們總是傾向于尋找和自己一致的意見與證據,有意或無意的忽視那些反對意見和證據等等。” “最后,在激烈競爭的刺激下,人們產生的與心理和生理反應,會對人們大腦的思考方式產生影響,驅使人們冒更多的風險,下重注賭一把。” 大衛吃完了蝦仁,用餐巾擦干凈了手指,拿起叉子弄了一塊自己的“杰作”櫻桃雞排,丟進嘴里,有些含糊的繼續說道。 “當我有了完整的贏家詛咒理論之后,我又開始對過度自信理論引發的心理學、社會學和行為經濟學相關解釋,產生了更濃厚的研究興趣。” “因為人們往往會通過觀察自身行為的結果,來了解自己的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一個自我歸因偏差。。” “用更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人們在回顧自己過去的成功時,往往會高估自己的成功~” “并且會下意識的忽略、忘記一些與失敗有關的信息和人們,更容易清晰的記住、回憶起那些與成功有關的信息與人們。” “所以,人們都是期望好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高于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概率。” “人們會有不切實際的積極的自我評價,往往認為自己的能力、前途等,會比其他人更好。” “過度自信的人,往往有事后聰明的特點,喜歡夸大自己預測的準確性。。” “尤其在他們期望一種結果,而這種結果確實發生時,往往會過度估計自己在產生這種結果中的作用。” 大衛說這些話的時候~餐桌上,對約翰·奈斯比特有一些了解的巴克萊教授、莉莉絲和萊斯利,都不禁瞪大了眼睛看著大衛。。 約翰·奈斯比特的臉色,先是由白轉紅、又從紅轉黑,最后變成了紫紅色。。 可大衛此時連看都沒看他一眼,依舊自顧自的吃著櫻桃雞排,說道。 “我通過研究還發現,一些職業領域往往與過度自信會產生聯系。” “比如:外科醫生和護士、心理學家、投資銀行家、工程師、律師、投資者和基金經理等等。” “這些職業的從業者,往往在判斷和決策中會存在過度自信特征。。” “另外~” “我還發現,人們在回答中等到極度困難的問題時,更傾向于過度自信;在回答容易的問題時,反而傾向于不自信。。” “人們從事可預測性較強,有快速、清晰反饋的重復性的工作,更傾向于仔細推算~” “比如:專業橋牌運動員、賭馬者和氣象學者,在決策時都傾向于仔細推算。” “而許多成功者,會將自己的成功歸因于自己知識的準確性和個人能力。” “這種自我歸因偏差,會使成功者局限于自己的認知范圍,從而產生過度自信的心理。” 大衛放下手里的叉子,吞掉口中食物,側身看向此時臉色極度難看的約翰·奈斯比特,微笑道。 “總結一下~” “就是過度自信的人在做決策時,會過度估計突出而能引人注意的信息。” “尤其會過度估計與其已經存在的信念一致的信息,并傾向于搜集那些支持其信念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不支持其信念的信息。” “而當某些觀點,得到相關性強的、簡潔的、統計性的和基本概率信息支持的時候,人們通常會低估這些信息,并對這些信息反應不足。” “當某些觀點,得到活靈活現的信息、重要的案例和明顯的場景支持的時候,人們會更自信,并對這些信息反應過度。” “于是~” “我在過度自信的理論研究基礎上,又開始拓展研究人們普遍存在的過度反應行為理論。。” 大衛說到這里,向自己的導師巴克萊教授遞過去一個眼神,意思為:您看我的表演怎么樣? 巴克萊教授板起臉,瞪著眼睛挑挑眉:你小子是不是瘋了? e。。?? 大衛忽然感覺自己似乎領會錯了巴克萊教授的意圖,驚愕的張大了嘴巴,猛眨幾下眼睛:您不是想讓我狠狠的“教訓”一下他嗎? 巴克萊教授嘴角露出一絲冷笑,瞥了一眼此時居然還沒“爆發”出來的老友,搖搖頭:你自己搞出來的爛攤子,自己收拾! “。。” 大衛感覺自己頭皮一陣陣的發麻,小心翼翼的看著約翰·奈斯比特,賠笑道。 “額。。那個。。” “呵呵~” “其實,我對行為經濟學的研究,一共有四項成果!” “它們分別是:前景理論(展望理論)、后悔理論、過度自信理論和過度反應理論。” “另外還有稟賦效應、遺憾理論、心理賬戶預期理論、跨時間選擇理論、確定性效應、孤立效應和反射效應等等~” “但是!” “我這些研究和理論都是一家之言,全都稱不上專業的研究,更比不上那些通過充分實踐和實驗總結出這些理論的專家和學者~” 大衛拿起酒杯,向約翰·奈斯比特,表情認真、誠懇的說道。 “我剛才講的過度自信理論,是在研究的同時,把自己的心理變化也完全代入了進去!” “比如:人們總是傾向于認為自己的智慧、判斷和能力高于其他人,對事件發生概率的估計經常走向極端,即分別高估大概率發生的時間,和低估小概率事件會發生的可能性。” “它,就曾困擾了我很長一段時間!” “因為,我早在去年的這個時候,就已經從各種公開媒體的信息中,發現了即將到來的新一輪石油危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