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紐約。 正午~ 曼哈頓島東南角,連接布魯克林區的布魯克林大橋旁邊,占地面積約7公頃左右的紐約最大海鮮批發市場-富爾頓魚市(fulon),逐漸安靜下來~ (2005年,富爾頓魚市搬遷至曼哈頓東北部的布朗克斯區最東端,名為新富爾頓海鮮批發市場,與紐約拉瓜迪亞機場隔海相望。它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米國第一大海鮮批發市場。) 如果要追溯富爾頓魚市的歷史,則要從17世紀初期算起。 1626年,荷蘭人彼得·米組伊,以24美元的代價戲劇性地從印第安人手中買下了曼哈頓。。 之后,大批荷蘭移民便漂洋過海來到此地,短短的30年間,曼哈頓島的經濟就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1659年,在島上居住的荷蘭人在現在魚市所在地開辟了第一個農貿市場。 在300多年的滄桑巨變中,曼哈頓一天天在壯大,富爾頓也在一天天的繁榮。 并且,隨著市民對于海鮮食材需求量不斷的增加,它逐漸從農貿市場演變成今天的這個單一的魚市。 1921年一場火災讓富爾頓魚市被燒成了廢墟。 廢墟上重建的魚市,最終以荷蘭商人羅伯特·富爾頓的名字,命名了這個舉世聞名的魚市。 如今的富爾頓魚市,年批發海鮮銷售量超過2億米元! 各種新鮮魚類和種類繁多的海鮮,使它早已聞名全米國、蜚聲世界。 比如:智利的鮮活大石蟹、菲律賓的金槍魚、塞內加爾的大墨魚、委內瑞拉鮮艷可人的紅鯛魚、新西蘭的貽貝、比利時的箸魚、加拿大的龍蝦和海膽等等~ 這些鮮活的海鮮產品,全都是從世界各地空運至此,加上當地的海產品,總品類多達近200種。 。。。 富爾頓(fulon)魚市,最南端的一棟五層老樓門前。 野火酒吧的酒保艾麗卡,抱著雙臂站在車邊對身旁的白邁克抱怨道。 “怎么最近牡蠣(生蠔)的價格漲了這么多啊?” “我記得夏天的時候,只需要6米元就能買一箱了。。” “嘖~” 白邁克靠在車邊吐出一團煙霧,苦笑著攤手道:“我也有兩個多月沒過來轉轉了,根本不知道價格上漲了這么多啊~” “。。” 艾麗卡有些泄氣的拉開車門坐進后排,偏頭看了一眼不遠處的五層老樓,用手敲了幾下車玻璃。 白邁克猛吸幾口香煙,把煙頭丟在腳邊踩滅,坐進駕駛室從后視鏡里看著艾麗卡。 “我們再等一會兒盧迪。” “你等會兒直接回酒吧嗎?” “嗯。。” “不然呢?我還能去哪兒?” “呵呵~” 白邁克伸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褲子口袋,想了想,轉回頭看著艾麗卡認真的說道。 “等會兒,我們把盧迪送回去之后。。” “帶我去見見你的孩子吧!” “。。??” 艾麗卡不太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略有些抵觸的搖頭道:“你見他干嗎?” “那小子現在連我都不愿意看到。。” “哈!” 白邁克感覺很有趣的笑道:“那更要去見見他了啊!” “我從小就沒有爸爸,不想他也和我一樣。” “。。” 艾麗卡從后視鏡里盯著白邁克看了一會兒,皺著眉點點頭。 “好吧。” “但我要提醒你,如果你們相處的不愉快,以后最好還是別見了。” “ok!” 白邁克嘿嘿笑著,用手抹了一下臉頰上的胡茬,開始盤算著等會兒見到艾麗卡兒子之后,要如何應對。。 。。。 二十分鐘后。 盧迪從老樓里面走出來,對身后跟著的三個中年人擺擺手,坐進了副駕駛的位置。 白邁克啟動轎車,向三人擺擺手示意,將車慢慢開出了魚市。 在路上。 盧迪皺眉盯著車外的街道,似乎有心事。 白邁克在一個紅燈前停下轎車,歪頭看了他一眼,問道。 “我直接送你回去?還是。。?” “先不回去~” 盧迪用手揉著額頭,停頓了一下說道:“我剛才聯系了波麗,她在辦公室里等我。” “ok!” 白邁克掛好檔位,綠燈亮起之后向左轉彎,駕駛著轎車駛向位于40街的da公司小樓。 --- 曼哈頓。 金幣酒店,四層。 奧迪斯·帕克吃過午餐后,剛準備午休一會兒,就聽到一陣敲門聲傳來。 酒店負責人溫斯頓,手里拿著一個檔案袋走到帕克先生面前,低聲道。 “有人想提前交任務。” “哦?” 帕克先生好奇的打開檔案袋,仔細翻看了一遍,感覺這份資料似乎并不完整。 “這就是全部了嗎?” “不~這只是三分之一。” “嗯。。” “提交任務的人,房間號碼是多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