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阿瑜陀耶城,暹羅阿瑜陀耶王朝的首都,華人一般稱之為大城,是以阿瑜陀耶王朝也稱大城王朝。 此城位在曼谷以北六十五公里處,面朝湄南河平原,三面環水,擁有大量的名勝古跡,寺廟眾多。 在南洋來說,人文歷史和藝術價值,可以與此時還叫東京的千年古城河內齊名。 但,很悲劇的是,雖然阿瑜陀耶城三面環水,但河流卻深而不闊,水流也不湍急,非常容易泅渡。 周圍也沒有多少高山峽谷作為依靠,方圓五十里內更無雄關守護。 如果把它放到中國歷史上來形容的話,此城的地位就與北宋的東京開封府類似。 都是那種經濟、文化、藝術相當發達的城市,可以作為經濟文化和藝術中心,唯獨不該是國都。 阿瑜陀耶城東,皇宮與崖差蒙空寺之間的一大片地方,矗立著許多與暹羅建筑風格完全不同的建筑,這里就是阿瑜陀耶城的唐人城。 唐人城中最著名的府邸,自然就是出任武沙木罕副大臣(副軍事大臣),掌握了一支三千人軍隊,封爵甘烹碧披耶,但因為沒能到任,目前還被稱為披耶達的鄭國英之府邸。 當然,這府邸其實也不是鄭國英的,而是他已故養父,王朝財政大臣披耶節悉的府邸。 在阿瑜陀耶王朝有一個慣例,自納黎萱大帝擊敗緬甸復國的1600年左右起,掌握王朝財政大權的財政大臣,基本就由漢人擔任。 因為在乾隆榮獲泰國國父的美名之前,我萬年不上朝的長短腿萬歷皇爺,就已經榮獲過一次泰國國父之名了。 萬歷十年,1582年左右,東吁王朝攻滅了前阿瑜陀耶王朝之后,慣例開始騷擾云南,萬歷帝遂派劉綎等將前往征討。 劉大刀在云南大發神威,把處于鼎盛時期的緬甸東吁王朝給揍的奄奄一息,被緬甸奴役的暹羅人借機在納黎萱大王的帶領下成功復國。 復國之后,納黎萱深知大明之強大,于是開始大量接納漢人進入暹羅,鼓勵暹羅貴族和漢人通婚。 當時暹羅貴族階層都以跟漢人結親為榮,男的娶漢女,女的嫁漢男。 而漢人南下,多注重商貿,于是逐漸控制了阿瑜陀耶王朝的財政。 此后一百多年,只在第三十一位大王宋當王時期,財政大臣的職位由彭世洛總督之子贊楠擔任過。 但這并未持續多久,華人先是集中四百人在宋當王出行過程中伏擊他,企圖干掉宋當王,擁立宋當王的兄長納仁王子登基奪回財政權,只可惜沒成功。 但失敗之后,所有華商以及基本掌握財政部運行的華人中低級官吏又迅速團結起來,一起搞陰奉陽違,很順利地就把贊楠給架空了。 而贊楠無法掌握財政部之后,王朝的財政狀況迅速惡化,他不得不主動上書宋當王要求卸任財政大臣。 并推薦他的女婿,一位有華人血統的官員繼任財政大臣。 而這位有華人血統的官員祖籍潮州澄海,姓鄭。 他在就任財政大臣之后,把澄海鄭家的族親鄉黨,大量招到暹羅來經商從政。 其中一位名叫鄭鏞的遠房堂弟尤其能干,很快就在他的支持下擁有了豐厚的家業,并在暹羅娶貴族大臣的女兒為妻,算是扎根了腳跟。 而這位祖上姓鄭的財政大臣,正是吞武里大帝后來的養父,暹羅財政大臣披耶節悉。 鄭鏞就是鄭信早逝的父親。 同時,披耶節悉的母親來自暹羅老牌貴族卻克里家族,他年輕的時候還用過信莫(斯姆?).卻克里作為名字。 后世殺死鄭信建立卻克里王朝的拉瑪一世,就是披耶節悉舅舅的堂孫子。 也就是說,鄭信的遠房堂伯兼養父,是拉瑪一世的堂表叔。 拉瑪一世的祖母、母親和妻子都有華人血統,他自己跟鄭信一樣,是一個納真,即唐暹混血兒。 只不過拉瑪一世是母系納真,且混血很多代了,而鄭信是才第二代的父系納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