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現的四個季節,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季三個月。 一年四季是因為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而形成的。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陽直射點在地球南北緯23°26′之間往返移動的周年變化,從而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形成四季更替。 季節劃分常用的方法有“節氣法”。中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作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起始。 春季 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現,一年四季的變化是連綿不斷的過程。其也是陰陽轉換,此消彼長、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在這個漸變的過程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并稱“四立”,都是季節的開啟。 春季排四季之首,新的輪回從此開啟。春,代表著溫暖、生長。春季,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萌牙生長,春季是萬物生長、春耕播種的季節,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 春季起始—結束: 依據節氣法劃分:傳統上是以“立春”(斗指寅,太陽達黃經315°時)作為春季的起點,至“立夏”前結束。 夏季 夏季萬物至此皆盛,是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季節。溫度升高,天氣炎熱,狂風暴雨頻發,萬物盛長。夏季是風暴最多的季節,常伴隨著大風、暴雨。 北半球夏季,大陸受熱氣壓上升形成低氣壓,海洋恒溫溫度相對較低形成高氣壓,根據環流,夏季吹的是東南風。夏季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全年最長。 夏季起始—結束: 依據節氣法劃分:以“立夏”(斗指東南,太陽達黃經45°)作為夏季的起點,至“立秋”前結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