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家族聯姻不是從少年開始的,父親亦是如此。 爺爺的家長是怎么教育爺爺的,教出來一個唯利是圖。 不知從那輩開始就成了金錢至上。 道德仁義禮,道德淪陷,仁義喪失,金錢至上,時代的悲哀,世人的覺醒。 如果少年走了父親的老路,會不會跟父親一樣,變得唯利是圖。 父親小時候也是在家干活,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可卻聽從了爺爺的安排。 “我同意去福利院,節儉生活。” “不可以,你不可以去。”母親失態。 “去福利院有那么可怕嗎?母親你的行為太過激了。” “總之你不可以去。” 福利院有什么,母親隱瞞了少年什么? 父親摔了筷子,“給我滾,滾出去。” 果然有事情,一個個反應這么大。 母親給父親使眼色,讓他別說了,可父親控制不住。 “你不是去福利院,去,去了就別回來。” “父親,福利院有什么,呃,讓我猜猜,兒子。” “你別胡說,你就是我兒子,你不是在這吃飯。” 少年拿出一張照片,放到桌上。 照片上是兩個嬰兒,長得一模一樣。 “雙生子,一個是我,一個在福利院吧。” “你哪來的照片?” 少年去父母房間找錢的時候,發現了這張照片。 要不是為了還欠的工資,少年不會去父母房間翻找,就不會看到這張照片。 “難得父親還記得自己的兒子,也不是那么冷血,可是你的兒子為什么在福利院?” “家窮,養不起。”父親編著拙劣的借口。 “既然如此,為了減輕你們的壓力,我也去。” 母親安慰道:“兒子,你不用去,你在家就好,你真的不用去。” 可問題是少年不想待在家里,他想逃離這個牢籠。 他不想重蹈覆轍,過父親那樣的生活。 他也不想他的孩子陷入泥潭。 “怎么,覺得有伴了,想要離開我們,福利院的生活你吃不消。”父親的語氣緩和不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