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伊籍一說完,諸葛亮神色一變,凜然道:“機伯先生既知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應當知道,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而我主忠心為漢,天日可鑒,劉荊州竟然因為漢賊之令而害漢室之肱骨之臣,不知是劉景升也是和曹操一樣的居心還是汝等做臣子的皆是碌碌無為阿諛奉承之輩?” 諸葛亮這番話一說出來,頓時讓伊籍無言以對,他有些尷尬,支支吾吾道:“此事確實是我主處置欠妥當,故而我主這次便是遣籍來此,特向吳使君賠禮道歉,這是我主的書信,還望吳使君一覽。” 伊籍將書信交了出來,不過諸葛亮卻沒有打算停下,他繼續說道:“機伯先生莫不是欺我年幼,不知世事不成?若不是我主大軍圍住襄陽,恐怕劉景升這封信,我主永遠也看不到吧?既然劉荊州先破壞聯盟之誼,我主大軍征伐,也在情理之中?!? 伊籍嘆了口氣,“話雖如此,可是吳使君何必逼之太急?襄陽難攻,吳使君自然不會不知道。既然難以攻下,吳使君何不送一個順水人情,就此罷兵,我主自然感恩戴德,銘記于心?!? 如今道理在吳立仁這邊,伊籍確實很難再說出什么,吳立仁本就不打算強攻,所以他便想做個順水人情,當然,他不會白白就這樣答應下來。 “伊先生有所不知,我與孫伯符也有盟約,如今相約攻荊州,我豈能和劉荊州一般無信義獨自罷兵?這樣豈不是讓天下英雄恥笑?不過,若是機伯先生愿意留在我帳下,我可以考慮暫時不會對襄陽有什么行動。開始聽聞伊先生自詡為忠信之臣,愿意為劉景升剖肝瀝膽,不知道伊先生是否愿意為了劉荊州留下來?” 吳立仁的話,讓伊籍頓時沉默下來,接著,他仿佛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這時,只見伊籍對著吳立仁拜了一拜道,“既然如此,那伊籍不敢不從,還望吳使君遵守約定。” 接著伊籍整了整衣衫,再向襄陽方向拜了一拜,口中道:“主公,伊籍幸不辱命,只是身為荊州之臣,卻不能侍奉主公左右,伊籍愿意以死謝罪?!? 說完,伊籍猛然沖起,就要撞向一旁的柱子。幸虧一旁的花榮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才讓伊籍逃過這一劫。 吳立仁神色一變,這才收起了戲謔之心,有些心驚肉跳地走了下里,口中不住說道:“機伯先生這又是何苦?既然汝不愿意留下來,直說便是,何苦自尋短見?!? 伊籍嘴角一咧,冷笑道:“吳使君攔得住我一時,攔不住我一世。我生是劉荊州的人,死是劉荊州的鬼,絕不會變心,侍奉二主?!? “伊機伯真乃信義之士也!”吳立仁向伊籍拱手行了一禮,感慨言道。 吳立仁確實沒有想到伊籍竟然如此剛烈,他最終還是答應暫時不會進軍,也讓伊籍返回襄陽。 而蔡瑁和張允領大軍也來到了江陵,和劉琦見面之后,幾人一起商量了一番迎敵的事情。 正在討論的時候,忽然進來一人,高聲報道:“啟稟大公子,甘寧前來交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