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回將軍,現(xiàn)已探明,六安城中,有守軍約五千人,有吳銘新提拔的校尉俞驍把守,此時正在城中守著,專等我軍前去?!? 聽完探馬的回話,魏延總算舒了一口氣,接著問道:“這俞驍是何人?” “回將軍的話,俞驍本是阜陵城中的一個教授武藝的武師。” 探子的話,讓魏延差點忍不住笑岔氣,“武師?區(qū)區(qū)一個武師,也敢在此領(lǐng)兵守城?看來吳銘一定是無人可用了!來人,傳令,加速前進,一定要在蔡將軍趕到之前攻下六安!” 收到魏延的命令后,大軍立刻加快了行進速度,雖然他們經(jīng)過了連續(xù)幾日的急行軍,心中都有些怨言,但是畢竟已經(jīng)連下幾城,有此功勞,也算有些動力。 大軍正行著,忽然從兩側(cè)山上傳來了廝殺吶喊聲,接著從山上滾下來許多巨石,瞬間讓魏延麾下大軍遭到了滅頂之災(zāi)。魏延心中暗道不好,可是想要撤退已經(jīng)來不及了。 “都不要慌亂,立刻重整陣型,準備迎敵,膽有敢撤退者,殺無赦!” 魏延的怒吼,讓原本四散的荊州軍慢慢恢復(fù)了陣型,但是死傷已經(jīng)頗為慘重。這時候,山上的大軍已經(jīng)大喊著沖了下來,魏延情知此時敵軍居高而下,并不適合一戰(zhàn),可是他不甘心失敗,便勒令大軍迎向兩側(cè)的伏兵。 埋伏的自然是俞大猷率領(lǐng)的五千大軍,當冉閔讓其統(tǒng)領(lǐng)這廬江郡的五千降兵后,他便開始重新整頓訓練,并教授大軍新的攻防之術(shù)。僅僅過了一個月,這批大軍便改頭換面。當聽說魏延領(lǐng)大軍來犯廬江,俞大猷心知此時壽春鏖戰(zhàn)的吳立仁無力再來救援,而自己手下的將士又不足,便私下決定先讓魏延攻下幾城,輕慢敵軍之心。而大軍便在六安城外的霍山埋伏起來,再令六安城中百姓,穿上吳軍鎧甲,日夜在城墻之上搖旗吶喊,以為疑兵。終于讓魏延不疑有他,直接進入了俞大猷的埋伏之中。 魏延看到亂軍之中的俞大猷,不得有怒從中來,心中暗想:擒賊先擒王!若是能先將那員敵將斬殺,敵軍必然自亂。一念及此,魏延拍馬舞刀,向俞大猷殺去。 “敵將休得猖狂,魏延在此!”(未完待續(xù)。)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