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孫策雖然很興奮,但是他并沒有被興奮沖昏頭腦,他和曹操也并無交情,這一任命來的奇怪。 寇準此時笑了笑,上前說道:“主公英明!曹操此舉無疑是因為徐州吳銘日益強大,曹操三番兩次征討吳銘,均大敗而回;如今吳銘先破劉繇于丹陽,征討袁術于九江,又攻破嚴白虎之吳郡和和王朗之會稽兩郡,可以說,揚州六郡,吳銘已占一半。而曹操此刻卻封主公為揚州刺史,明顯是想讓主公和吳銘二虎相爭,他好坐收漁人之利!” 孫策聽完,拍案而起,大聲罵道:“這曹阿瞞竟然如此歹毒,實在欺我太甚!” “主公息怒!”這時周瑜走了出來,滿面春風地說道,“雖然曹操居心不良,但是主公卻可以趁此機會擴充地盤,壯大自身實力,實在有百利而無一害!” 周瑜的話讓孫策連連搖頭否認,“公瑾或許不知,當年家父新喪,長沙危急,吳銘不遠千里親自趕赴長沙為父吊孝,與我結盟。若是讓我率眾攻之,豈不是背信棄義之小人行徑?策雖愚鈍,卻深知此事斷不可為。” 周瑜聽完,哈哈一笑,上前諫言道:“主公此言大謬!志在天下者,豈能為一口頭之盟束縛?況且如今未必要和吳銘直接交戰,陳慶之新占會稽郡,下一個目標必然便是豫章郡,主公可以先他一步占領,若是吳銘敢強攻豫章,那便是他先撕毀盟約,對主公名聲并無絲毫影響。” “哈哈,知我者,公瑾也!此言甚合吾意!那明日便整備兵馬,出兵豫章!” 孫策雖然不愿意現在便于吳立仁交惡,一方面他不想讓人把他當成無信義之輩,另一方面,相對吳立仁,他更不想曹操坐收漁翁之利,但是他現在已經是朝廷親封的揚州刺史,即便刺史朝廷的任命并不是那么好使,但是有此任命,那么取豫章便在情理之中。 “主公且慢!” 孫策一看,正是魯肅,孫策不解,問道:“子敬有何話說?” “主公容稟!豫章乃揚州之地,欲取豫章,不如先禮后兵。主公既然身為揚州刺史,取豫章本是分內之事,不如先作書與豫章太守朱皓,朱皓其父朱雋,乃漢之忠臣,若曉以大義,或會識時務,便會開城投降,如此主公便可不費一兵一卒便可盡占豫章之地;若其不從,則主公便可以不從天子之令為由,起兵伐之,所謂師出有名,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令從。” 聽完魯肅的話,眾人也紛紛點頭,周瑜也笑了笑,“子敬之言,卻有幾分道理,那便讓平仲先生作此書,盡快送往南昌。同時,兵馬還是要整備,畢竟在這亂世之中,沒有足夠的實力,天子命令,形同虛無。若是其不明時勢,也好盡快出兵伐之,遲則生變。”(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