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蔡瑁看到漁夫松開手,連忙連滾帶爬,翻身就要上馬;那漁夫魚桿一揮,再次將蔡瑁打于馬下,厲聲喝道:“人可以走,馬留下!” 蔡瑁臉色難看,很是為難的說,“壯士,這離襄陽城一兩百里,若是無馬,我怕是會累死在路上。” 漁夫將手中長劍一舉,對著蔡瑁說道:“那我送你一程如何?” 蔡瑁一聽,再不言語,卯足氣力向襄陽城狂奔而去。 “我看這位諸葛先生沒有力氣再行走,還是先上馬。前面不遠處就是某的安身之處,我也有一坐騎,到時我送兩位先生上船。” 諸葛亮連口謝道:“多謝壯士搭救,壯士可否告知大名?” 那漁夫爽朗一笑,“賤末之人,不足掛齒,不提也罷,不提也罷!” “那壯士是否識得我家主公?剛剛聽壯士之言,似乎和我家主公相識。”諸葛亮繼續問道。 “吳使君仁義之名天下皆知,誰人不知,不足為奇。” “既然壯士以為吳公仁義,何不與我一同回下邳,共投明主,也不枉這一身本領!” 那漁夫半晌不言,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只是往前走著。 “壯士此等身手,若是只做一個垂釣江畔的閑云野鶴,實為可惜。”諸葛亮還在不停說著。 那漁夫停了下來,“這位小先生年紀輕輕便有如此口才,前途實在不可限量。吳公有幸,可得先生之才。” 諸葛亮哈哈一笑,看著那漁夫有些猶豫不決,心想:今番如若為主公收服一員大將,定會讓討袁之戰更加有把握。 “壯士,心中似乎還有疑慮,是覺得吳公不能用人還是覺得吳公現在勢力微弱,前途未卜?” 那漁夫連連搖頭,“非也非也!某豈是如此勢力小人,只不過當初相見,吳公還是一個一無所有的謀士,而某已為大將;如今,吳公坐擁一州,叱咤天下,而某卻落得如此地步,想來不甚唏噓,只覺得無顏去見吳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