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糾正裕王的成見還是并不太困難,因為一解釋到對朝廷有利,特別是對君主有利,分百官之權(quán)時,裕王這小腦瓜轉(zhuǎn)得可不慢。 “而且微臣覺得高仕林之舉還有更深的含義”譚倫廢了老大勁,講完各中緣由后又發(fā)現(xiàn)了新的亮點。 “還有深意?”這會兒裕王是真的有點絕望了。怎么會還有深意呢,他高仕林到底在第幾層?。磕X袋跟不上節(jié)奏,特別是跟不上高翰文就算了,現(xiàn)在看來連譚倫都跟不上就有些氣餒了 不過轉(zhuǎn)念一想,譚倫之前在王府做的智力測試成績是136,碾壓自己的成績了。想到這里,裕王又慶幸身邊有個譚倫了,否則,自己連高翰文的獻策在第幾層恐怕都搞不明白。那樣未來自己這監(jiān)國當(dāng)?shù)貌痪透底右粯訂幔? “嗯。其深意就在于一旦解除君子這個當(dāng)官限制,就可以正大光明用百樣官治百樣民。其進一步的潛臺詞是“不同的人相互之間并不能理解”必須用百樣官才能管百樣民。否則單用君子管百姓,不僅百姓不服管,君子也難以長期保持君子” 譚倫一口氣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講了出來。 “更進一步,高仕林其實是對人性絕望的。他與陽明先生截然相反。陽明先生認(rèn)為人都有良知,都能致良知。而高仕林只是覺得大多數(shù)人不做惡人就行了,他并不相信大多數(shù)人能致良知成為自己的圣人?!? 說道這里,譚倫又是一聲嘆息。與王陽明的學(xué)問相悖,可想而知,未來杭州新學(xué)的傳播該是有多么困難。 “不,不截然相反。你剛剛說君子與小人中間還有很多人。致良知與惡人中間,至少還有不違背良知,就是那種不追求也不拒絕良知那種” 裕王一下子結(jié)合前面的內(nèi)容駁斥了一下譚倫。 雖然裕王思考很慢,但是卻樂于做筆記,剛剛一邊討論一邊拿呂芳送來的炭筆圈圈畫畫,沒想到用到這里了。 “王爺英明,王爺英明,王爺英明,我大明之福啊”譚倫立刻意識到,是自己說得不對了。趕緊認(rèn)錯夸裕王一套三連。 “今日聽說,前幾日南京國子監(jiān)在學(xué)杭州張遜膚嚴(yán)厲清查違禁書刊畫冊,竟然查出了,一百多名士子皆涉案其中。這些讀書人一邊讀圣賢書,一邊看如此污穢圖冊,但碰巧的是在這次兵變中也有十來名涉案的士子挺身上前制止亂兵打砸。正合了王爺說的不追求也不拒絕良知。若是以往,這次查抄后,名譽盡毀,他們的前途就該沒了,現(xiàn)在看來這些人也足有可取之處?!? 譚倫剛說完自己到南京來的見聞,裕王就把自己前幾日收到的畫冊在書桌底下壓了下,免得露出一角被看見了,那前面的話就不是在說別人,而是直指自己了。 不過一想到,自己那篇看春宮圖也有可取之處,看來這玩意也不是那么洪水猛獸,裕王為自己先前二十多年的罪惡長舒了一口氣。 以后再也不用背負(fù)道德的負(fù)罪感了。這就是解脫的感覺,就是天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