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天下午,李時珍從書房出來,卻看到楊金水正在收拾書桌奏書,高翰文正在舒緩手腕。畢竟剛剛受惠于高翰文的撮合,也不好當面去質問什么,抱著好奇心跟高翰文一起退出織造局后才試探性打聽。 “其實看似我幫你找楊公公說項,我又何嘗不是借助你這次創造的機會,大明是該變一變了”高翰文沒直接說具體的內容。 因為自己眼前這個神醫基本算是個憤青中年了,如果說太多,萬一其回到北京搞實驗,不專心搞醫學,反而到處指點江山。亦或是憤世嫉俗,只怕會壞大局。 看到高翰文對自己不太想細說,本著海瑞推薦的人一定不會有錯的立場,李時珍也沒有多問。只是趕緊回衙門收拾行李,明天也搭織造局的順風車,一同進京。 晚上,萊總旗回來對自己的那些泰西友人大吹法螺。 無非是打聽了中原皇帝的傳統喜好,準備了各種無價之寶打算走獻寶路線了。 其中除了各種驚奇的小玩意,懷表、盤龍雕鳳的玻璃鏡子,在萊總旗的建議下,還多了幾本書。萊總旗這人是根據高翰文的喜好來的,書架里滿滿的書,這還只是一個中層干部,這樣想,那嘉靖皇帝該是多喜歡讀書。另外前任皇帝也是很希望泰西書籍的。子承父業,肯定也是喜歡的。 這邏輯,差點二米驚掉高翰文下巴。 不過,這幾本書由于是意大利亞語、弗朗基語的原本,還是萊總旗通過其錦衣衛的身份臨時請了幾個翻譯,打算隨隊翻譯呢。等到北京,基本能翻譯個大體內容了。 至于到底是什么書本,高翰文問了一下也沒問出過所以然來。只說其中最著名的幾本是意大利亞的執政經驗總結。還有一些算術幾何的書。想來沒什么出奇的地方,只說小聲地糾正了一下越來越得意忘形的萊總旗,當今皇帝是前任皇帝的堂兄弟,不是子承父業。免得這廝將來繼續到處胡說,牽扯上自己。 高翰文現在是比較安心了,該有的布局是撒下了,就等后面開花結果了。靜下心來,給明日的社學討論打了腹稿就準備休息了。 期間,不知道從哪里得來消息的徐有知過來詢問織造局蕓娘的事情。原來這蕓娘早先10年豆蔻年華時就已經是杭州青樓的頭牌,以琴藝見長,力壓第二名一頭。后來被一個富商買過去了,再后來就被傳在織造局楊公公那里了。 徐有知也是個好強的性子,一個勁想問問這琴藝兩人到底誰更勝一籌。 “不知想聽真話還是假話呢?”高翰文調笑道 “這,有什么說法嗎?”徐有知對這個老套的套路唬住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