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說到用藥,本來李時珍還挺開心的,因為他自己已經有相當的存稿了,就是傳說中的《本草綱目》,但現在李時珍一點兒也開心不起來了。 因為目前的《本草綱目》還缺乏足夠的重復試驗,免不了包含相當多的傳說驗方。以前不覺得問題有多大,畢竟歷來醫書就這么寫的,但對比《新編洗冤錄》后,李時珍發現自己的存稿幾乎就是味同嚼蠟了。 看著李時珍面露難色,高翰文倒是好奇地問道:“李神醫,有什么難處嗎?” “難處當然有,那就是當前對于藥效的重復試驗不夠。要足夠的重復試驗統計,需要有大的藥房甚至多個藥房聯合支持才行。但我們這行,怎么說呢,都覺得自己是神醫,想聯合驗藥、驗方,何其難啊。萬一最終結果是自家的祖傳秘方無效呢?”李時珍有些無奈地嘆氣。 “這個,看來得找個機構強力推進了,你不是在太醫院任職過嗎?太醫院那邊不行嗎,他們可是負責皇家安全的,肯定有需求這么做了。這事,或許有門路”高翰文聯系后世的課題發包思路,馬上就想到了解決辦法。 學者要搞一個事情,都是需要先幫領導想一個必要的需求,然后尋求政策支持,這個項目才能落地,事情才能成。要知道后世的套路都是承襲自古代。這套路在明朝鐵定也差不多的。 “這,正因為我是御醫世家,絕不可能由我去提這樣一個議案。一旦提了,萬一驗方驗藥出來有無效藥,無效方怎么辦?欺君之罪,那可都是要人頭落地的。高大人,“改稻為桑”都被你落實下來了,你能不能也給我提點可行的建議” 李時珍說出了自己的難處,嗷嗷待哺地等高翰文的建議。 理論上,相比于改稻為桑,這聯合驗醫驗藥,還不是小菜一碟。 但苦一苦人民的事情,其實還是能勉力施行,但苦一苦官僚的事情,那一觸即就要炸毛的。哪怕這個官僚是不入流的醫官。 才意識到古今差異的高翰文發現自己確實失言了。人家李時珍是神醫不假,但這不代表就要以犧牲其全部人際關系為代價。何況這很可能是真的物理犧牲那種。 這個問題關鍵還在于對問題的定性上。 如果嘉靖把問題定性為太醫院以前明知而不為,故意給皇族吃假藥,那必然是必死無疑。 如果嘉靖把問題定義為大環境整個醫學發展的階段局限,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問題,那或許還有轉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