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速之客-《晝夜?jié)撔小?/h1>
第(2/3)頁
“垃圾?俺沒做啊?”莠兒能懂就怪了。
三娃憨笑:“就是昨兒的餅,垃圾也便是穢物的意思。”
莠兒這下懂了!
小黑臉頓時(shí)不好看了。
莫杵榆此時(shí)蹲下查看爐灶,沒見火星后,起身便道:“莠兒生火。”
“誒。”莠兒乖巧應(yīng)下,這不記仇的樣子真可愛。
其實(shí)填飽肚子對莠兒來說便是天底下最大的事,記仇,那是啥?能吃嗎?
莠兒生火比莫杵榆還溜,也就幾個(gè)呼吸時(shí)間就把火升起來了。
鍋里的水早被莫杵榆舀入罐中,當(dāng)飲水備用。
等鍋燒熱,他把小半背簍的草籽全倒下去。
“呀,這咋成?”莠兒一下急了。
莫杵榆一邊翻炒一邊道:“除去水分的草籽更易保存,曬太陽也成,不過這量小,吃兩天也沒了,一并做了省事。”
這次草籽的量雖多,但莫杵榆的控火明顯更自如。
將炒好的草籽舀出一部分倒到簸箕上,挑根圓些的干柴制成搟面杖碾壓,然后篩掉籽殼,保留粟米倒入竹筒中再搗碎成粉末。
莫杵榆搗完時(shí),莠兒也在他的指導(dǎo)下篩好了粟米。
有點(diǎn)疲憊莫杵榆,強(qiáng)撐著將竹筒里的粉末倒入之前裝粟米的罐子中,讓莠兒將粟米倒進(jìn)竹筒,他繼續(xù)搗,莠兒繼續(xù)壓篩。
兄妹兩忙活一陣,最后得到大半罐粟米面粉。
“四斤左右。”莫杵榆提了提罐子道。
莠兒在他放下罐子后,立馬捧起來掂量一下,搖頭道:“多了,俺覺得三斤左右。”
“你那是半斤八兩。”莫杵榆說完也不解釋,環(huán)顧廚房找能和面的地方。
沒有!
灶臺不可能,桌子,抱歉,有是有,但那縫隙拇指都能戳進(jìn)去。
三娃子顯然早料到了,得意道:“炕桌我都擦好了。”
莫杵榆苦笑,和莠兒捧著米面和水回屋里,三娃子拿著簸箕里的搟面杖爬著跟隨。
看著榆哥白嫩的纖纖玉指狠狠揉搓粟米面團(tuán),額頭上不斷滲汗,莠兒心疼道:“榆哥讓俺來吧。”
“你會(huì)嗎。”莫杵榆不是小看莠兒,說實(shí)話莠兒能耐比他大多了。
“小看俺不是,俺揉過面的,還是大白面呢。”說話時(shí),莠兒仿佛想到昨夜吃的大白饅頭,不住咽了口唾沫。
“那行,你來,不過先洗好手。”
“干凈哩。”莠兒興高采烈抓住面團(tuán)開始揉搓。
只看一眼,莫杵榆忍不住老毛病犯了,在旁喋喋不休的指點(diǎn),糾正莠兒手法上的錯(cuò)誤。
事關(guān)烹飪,他很吹毛求疵!
莠兒這揉面手法……不,就是亂搓亂壓,沒有手法,很難均勻處理好面團(tuán)。
做面條不需要醒,要能加雞蛋和面粉就好了,勁道香滑,可惜沒條件。
草籽面不能拉,莫杵榆的做法是平攤,撒上一層粟米面再卷起,然后下刀,切出一圈圈如蚊香的條狀粟米面條。
待切完,日頭已經(jīng)偏西,過不了多久就該天黑了。
蚊子,即將隨黑暗入侵!
先吃飽才有力氣與蚊子奮戰(zhàn)到底。
燒水,下面。
沒有高湯就用面湯。
另外,黃鱔已經(jīng)開始燉了。
沒有多余的鍋,就用陶罐燉,更香。
三娃就在屋外搭小灶,負(fù)責(zé)陶罐湯的火候。
里面的面條剛剛做好,來不及撒蔥花,便聽屋外響起許氏的聲音,隨后才是籬笆門的一聲“吱呀”。
“憨娃作甚?”許氏笑瞇瞇的推門而入。
三娃憨笑:“給娘燉湯喝。”
許氏噗嗤笑道:“憨娃竟胡謅,姐兒都不會(huì)燉湯,你咋會(huì),別是抓了把草和著泥再撒泡尿給煮了呀,可別給娘的罐弄臭了。”
三娃立刻甩鍋道:“榆哥教的,燉的不好,娘要怪榆哥哦,跟俺三娃無關(guān)。”
“榆哥教你?”許氏明顯不信。
卻在這時(shí),莫杵榆一手端著一碗,跟著同樣端著兩碗面的莠兒從廚房出來。
莫杵榆看向許氏,見許氏同時(shí)看來,一時(shí)不知說什么,就輕言道:“吃面,娘。”
莠兒聲音大了許多:“娘,快來吃榆哥做的面,可香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井市|
铁岭县|
斗六市|
平乐县|
安陆市|
永昌县|
阿拉善右旗|
汪清县|
恩施市|
南木林县|
大埔县|
延安市|
新源县|
文化|
扶风县|
兴城市|
崇礼县|
扎鲁特旗|
吉首市|
新津县|
建水县|
开江县|
澄江县|
上蔡县|
吉首市|
张家港市|
登封市|
上饶市|
普洱|
板桥市|
五河县|
普兰县|
西昌市|
宿松县|
区。|
临高县|
邵武市|
伊宁市|
渝中区|
满洲里市|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