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 大明宮,御書房 昌平帝此刻負手而立在一座輿圖前,看著大夏邊鎮的輿圖,凝思不語,目光注視著遼東所在。 此時的昌平帝有些心神不寧。 一位掛著兵部尚書銜的右侍郎出鎮北疆,倘若仍難以抵擋建奴,又該如何? 此時的昌平帝想起了上個月軍機處送上來的那份賈瑜提議的堪比“殺胡令”的折子,當時這份折子被下發到內閣時,引起了強烈的震動。 文官們紛紛指責賈瑜身為軍機大臣,不但不能為君分憂,反而想出了這種荒唐的法子。 更有官員指出,倘若真能靠“殺胡令”來對付建奴的話,那還要遼東大軍做什么,賈瑜此舉分明是怠政的表現,理應受到嚴懲。 面對文官們的強烈反對,殺胡令也只有不了了之。 其實,昌平帝知道這道殺胡令不過是賈瑜扔出來的一塊石頭而已,他真正的目的其實還是想親率大軍出征遼東。 只可惜,這個想法注定是不能實現的,至少在太上皇還活著的時候不能實現。 “陛下,節度使賈大人正在外頭求見陛下。”這時,一名內侍進來低聲道。 昌平帝扭頭看向了門口方向,冷硬面容上現出一抹笑意,道:“朕正要傳召賈三思,讓他進來吧。” 過了一會兒,一位身穿蟒服,頭戴山字冠的少年,快步入得殿中。 “臣賈瑜見過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賈瑜立定身形,看著那站在山河輿圖前的昌平帝,拜了下來。 “賈卿平身。”昌平帝喚了一聲后隨口問道:“熊宗淵走了?” 賈瑜答道:“熊大人已經上路,估摸著半個月后便能抵達遼東” 昌平帝點點頭:“希望熊愛卿抵達沈陽后,遼東的情況能有所改善吧。” 說罷,他對一旁的戴權道:“給賈卿賜座。” 說完,他來到龍案后坐了下來,對他說道:“賈愛卿,前些日子馮愛卿給朕上了折子,希望能辭去五軍營總兵官之職,回家養老,被朕訓斥了一頓。 馮唐今年也才五十歲,且向來身子強健,豈有撂挑子之理?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啊?” 說罷,他炯炯有神的眼神直視著賈瑜,似乎想從他臉上看出什么東西來。 此時的賈瑜心中早已警鈴大作。 昌平帝這個時候和他提出這件事是幾個意思? 正所謂帝心難測,你永遠不知道皇帝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包含著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一旦答錯了會有什么后果。 沉吟了半晌后,賈瑜才答道:“陛下圣明,我朝早有規定,朝廷官員致仕的年紀為六十歲,馮老將軍如今才五十,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豈能輕易讓其解甲歸田。” 昌平帝有些不滿的看著他,“賈卿,朕是詢問你對此有何意見,不是讓你來當應聲蟲的。” 賈瑜苦笑道:“這確實是臣的意見,馮老將軍在京營呆了二十余載,且對陛下忠心耿耿,這樣一員老將倘若便這樣回家閑職,豈不是極大浪費? 其實,臣先前便曾想過讓馮老將軍接替安王爺前往遼東接替遼東督師一職,只是想到此舉肯定會惹來眾多非議,故而只能作罷。” 昌平帝眼中光芒閃動,誰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良久他才指了指龍案上的一份信箋道:“這是朕草擬的一份任命名單,你看看吧。” 賈瑜搖搖頭:“臣不敢!” 這等人事任命屬于天子的權柄,不是身為臣子的他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