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趨利-《我那俠客夢》
第(1/3)頁
等白玉天走后,一劍門歸于平靜,重回往日生活。
眾弟子走進那個授業解惑的大房間,安靜地坐了下來,等來授業恩師云翔,認認真真地聽著他嘴里說出的每一句話,不懂就舉手提問,聽明白后,再跟著熟讀幾遍,直到有人回答得上老師的提問,方可下課。
自從白天宇一人單挑整個中原武林,被逼跳崖自盡,活不見人死不見尸,從此杳無音信,一劍門門人為了擺脫江湖武林人士的糾纏,過上了一種全新的生活。
門人早晚練劍,至于中間那段時光怎么度過,全看天氣。天氣好,弟子們隨著師父們走出山門,要么下地耕種,要么拋網捕魚...做著各種營生;天氣壞,弟子們擠坐一堂,跟著云翔讀書識字明事理。日子過的與眾不同,只為用好那一個“講”字,半耕半讀,自給自足。
這哪是一個久負盛名的武林大派該有的日子!
原有的弟子中,好多人自覺憋屈,適應不來,也過不習慣,又見師門難容于江湖武林,且掌門人生死不明,群龍無首,借機走人。前來拜師學藝的新弟子更是想不明白,大部分人住上兩三天后,心懷失望地找個理由走出山門,一去不復返。
唯有那些出身窮苦、性格淳樸的人,既不愿害人,也不愿被人害,又找不到更合適的去處,被迫留了下來,膽戰心驚、任勞任怨地活在一劍門里,一邊練武強身健體,一邊讀書斷文識字,一邊學著各種生存之技。日復一日,隨著汗水浸泡衣衫,漸漸有了認同感,倍感生活在一劍門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心中美不勝收,慢慢將一劍門當成了家,也當成了人生歸處。
一劍門門人正是有了這份執念,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能容人之所不能容,能處人之所不能處,胸懷寬容豁達。只要一劍門還在,他們可以沒有敵人,能忍善處。
聽著弟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周懷通會心一笑,跨步離開,剛走出十來步遠,一個聲音從背后傳來:“師父,請等一等。”
周懷通轉身說道:“一明,不好好聽你云師叔授課,跑出來干嗎?”
一明原名阿窮,母親病故后,流落街頭,以乞討偷盜為生。在洛陽城外遇見周懷通,將手伸到了周懷通的包袱上,只為吃頓飽飯。周懷通見其可憐,便將他帶入山門,收為門下,兩人親如父子。孩子不知父親姓氏,便跟周懷通姓周。周懷通見孩子聰明伶俐,且處事低調,便給他起名一明,盼他從此大智若愚,長大后有所成就。
周一明跑上前來,小聲說道:“師父,弟子剛才想到一事,不知當說不當說。”
周懷通見徒弟很想一吐為快,便給上機會,溫言說道:“說吧。”
周一明說道:“師父,弟子總覺得那泣血劍不該留在一劍門,讓白師兄帶走好些。”
聽此言語,周懷通很是不悅,但想著周一明這孩子由自己一手教養長大,對自己不當有什么壞心,便也容忍下來,說道:“一明,泣血劍乃本門信物,當與掌門人同在,豈能輕易交與他人之手,破了師門規矩。”
周一明俯首道:“師父,弟子言語有失,請您原諒。不過......”
周懷通道:“不過什么?”
周一明生怕說錯了話惹師父不高興,輕聲問道:“師父,您已執掌一劍門,是不是想將本派發揚光大,重拾昔日輝煌啊?”
既已執掌一劍門,周懷通最大的心愿,莫過于在有生之年將一劍門發揚光大,不負師門教養之恩,將來于九泉之下見到一劍門的先祖們也不至于灰頭土臉,而是有所交代。道:“一明,師父跟你幾位師叔拼死守護一劍門,就是盼著你大師伯有朝一日能回山,讓一劍門重拾昔日榮光。”
周一明道:“師父,您既有心將一劍門發揚光大,弟子倒覺得白師兄可助你一臂之力。”
“走,邊走邊說。”周懷通邁開步子,見周一明跟了上來,道:“說說你的想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滨县|
湘潭市|
屯留县|
家居|
瓮安县|
珲春市|
大荔县|
昌邑市|
仁怀市|
建平县|
綦江县|
安国市|
嘉善县|
密山市|
尉犁县|
来安县|
浙江省|
桐柏县|
随州市|
乡城县|
平武县|
萨嘎县|
连平县|
资源县|
封丘县|
浠水县|
绥棱县|
柳河县|
鸡泽县|
永春县|
葫芦岛市|
鄯善县|
石城县|
右玉县|
五华县|
呼伦贝尔市|
新宁县|
垣曲县|
榆树市|
永安市|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