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林真希立刻正襟危坐,準備聽帕秋莉老師傳道。 魔法與科學的水火不容已經算得上是林真希最根本的煩惱之一了,一碰見科技文明發達的世界,她的魔法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動不動就會失效,這個問題已經嚴重到了會危及她的生命的地步。 然而,很無奈,這個難題她沒有能力去解決。 而現在,帕秋莉老師說她已經知道了魔法與科學共存的方法,這又怎么能不讓她感到驚喜呢。 “首先,明確一點。科學,是真理。”帕秋莉老師抬手一揮,環繞她們周圍的書架便完全隱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漫無邊際的白霧。 以這片白霧為畫板,大量的數字與符號開始涌現,它們相互組合,形成了大量的算式。有些林真希很熟悉,勾股定理、正余弦定理,而有些則好像畫鬼符一樣,復雜到讓人頭大。 “科學的根基是數學,而數學是理性的,它是闡釋世界運行規律的語言,是既定的現實,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而魔法……” 面前的無數算式散去,一顆如心臟一樣跳動的火苗,刺破了白霧,出現在兩人面前。 “魔法的根源是心,是我們的意志,是主觀的,會因人的心意而發生變化。” “所以從根本上,魔法與科學的對立,其實是理性與感性的沖突。” “但是,魔法是隨心而動的。與科學產生沖突是一條道路,與科學融合又何嘗不是另外一條道路。說到底,科學是死的,它就在那里,等著被研究,被探究,被解密。” “因此可以確定,并不是科學在排斥魔法,而是我們自己,在排斥被科學解析后的魔法。” “當我們認為一種魔法現象被科學詮釋了,它的神秘性便不復存在。于是,失去了我們心意的支撐,魔法的根基便崩塌了,這個魔法便真的不再具有效果。” “那么,只要我們改變自己的觀念,讓支撐魔法的意志發生偏移,原本失效的魔法也就能夠重新恢復效果。” “但是,就算單個人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她也很難說服自己,讓自己成為特立獨行的那個唯一。而只要心中存在一絲一毫的懷疑,這種意志的不堅定都會導致魔法無法生效。” “由此可以看出,支撐魔法生效的意志,并非是獨立的意志,而是一種集體認可的意志,也就是群體意志。” “當然,肯定會有一些人可以凌駕于集體意志之上,以一己之力支撐魔法所需的意志。但是那種情況比較特殊,那些人應該也用不著考慮魔法與科學沖突的問題。” “在這里,我們只討論在普通情況下,如何讓神秘度較低的魔法在被科學詮釋后重新生效。在這里,我們有兩條路可以選擇。” “要么是唯我獨法,將全世界的神秘集中于一人;要么,就是從根本上認可魔法與科學的共存。” “前面那一項就不解釋了,我想你能理解。這里重點說明的是后面的。” 說到了這里,帕秋莉老師大概是說的太多了感覺有些口渴,停下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