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走,去給你買本中英詞典。”從椿樹胡同出來,小王同學拉著唐植桐從王府井大街走,那邊有個書店,面積挺大,書籍比較全。
“有必要嗎?”唐植桐不想這個錢,因為自己本來就會啊,這么多年不敢說還能過六級,起碼四級水平還是有的。
“當然有必要,就憑鳳珍課本上那一點,你啥時候才能看懂文獻?”小王同學就差穿著小皮靴、拿著小皮鞭在后面抽唐植桐了。
“得嘞,你說了算。”唐植桐順從的跟著往王府井大街走,買就買吧,買了也有好處,只要自己翻的勤,英語學的稍微快一點、詞匯量稍微大一點,也說得過去吧?
王府井大街很繁華,即便是天已經冷了,但依舊有在飯館外面排晚上飯的群眾,衣衫襤褸的人倒是少了很多。
新華書店離王府井百貨大樓不遠,百貨大樓依舊是人來人往的模樣,除了步行的、騎自行車的,還有坐小車過來的消費者。
群眾跟群眾也是有區別的,像唐植桐這樣的只能在一二三樓逛,而他們能去四樓。
四樓是34號在百貨大樓的營業網點,東西不光更加精致,質量也更有保障。
其實,四九城的百姓對這種區別對待還是頗有微詞的,不是人人平等嗎?憑什么不讓我們進去?不讓進就不讓進吧,你34號還供著功德林那幫人吃喝,還特么吃的精挑細選?!
每逢聽到這種言語,唐植桐都是笑笑,并不加以附和。
沒見識的樣子,這才哪到哪?
隨著時間的推進,這家單位會逐漸負責起更多兄弟單位的食堂原材料供應。
對于這種情況,不光民眾意見大,長眠于共青城那位也曾推動過取消,結果顯而易見。
但有一點值得肯定,人家供應的東西質量就是好,好到吃慣了食堂再去外面飯館吃飯腸胃都不適應的地步。
忒,真特么嬌氣!
“同志,有赤腳醫生手冊嗎?”進了書店,小王同學并沒有先找中英詞典,而是打聽起了自己家男人參與編寫的書。
“你們來晚了,已經賣完了。”售貨員不無遺憾的回道。
“是嗎?那太好了!”小王同學一聽這么暢銷,當即就笑了起來,看向丈夫的目光里多了一些崇拜。
售貨員看向小王同學的目光都不一樣了:這姑娘挺漂亮的,腦子是不是不太正常?
售貨員再看唐植桐,憐憫之中又帶了幾分鄙夷:娶個傻婆娘,日子肯定不好過吧?呸!正常人誰娶傻婆娘?肯定是饞人家身子,下賤!
唐植桐則沒有多少感觸,賣完就賣完唄,反正一分錢稿費都不會多給自己。
在朝小王同學笑笑,算是給予回應后,唐植桐問道售貨員:“同志,中英詞典在哪個區域?”
“上二樓,左拐,右手邊,在書架上有提示。”售貨員說完就不再理兩人,給其他人解惑去了。
有人指點,倆人很快就找到了詞典,這邊不光有辭典,還有不少外文的書籍,以居多。
“這次先拿一本辭典吧,回頭我從單位幫你借幾本書回來,你一邊讀一邊查,學習速度能快一些。”小王同學從書架上抽出一本辭典,上下左右仔細瞧,確定沒有磕碰,又大概翻翻頁,看看有沒有缺頁、折頁。
“嗯,行。”唐植桐自無不可,用目光掃過站在書架前找書的人,默數一下人數,別說,還真不少。
網絡盛行后,唐植桐在看到一種說法:起風后凡是學外語的,都被如何如何了。
唐植桐覺得這是一種無稽之談,要知道眼下對于牽扯到跟國外打交道的,都非常非常重視,就連出國都得有專門的行頭,拿著介紹信去紅都做衣服。
如此環境,肯定少不了會外語的人,之所以被如何如何,恐怕會外語只是個由頭罷了。
待女兒、女婿走后,葉志娟才叫住想出去繼續玩的兒子:“敬民,過來。”
“咋了,媽,我作業寫完了,我還要出去玩呢。”王敬民還惦記著自己的雪橇,惦記著風馳電掣、指揮“百萬雄兵”。
“你只坐著讓別人拉雪橇的事情,你姐告訴我了。你覺得這事做的對嗎?”葉志娟指指自己面前,讓兒子站好。
“……”王敬民張張口,猶豫了一會,才說道:“不對。”
“既然你知道不對,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之前我給你講過。我和你爸之所以參加革命,就是當時被壓迫的太狠,想參加革命為老百姓換一片天,讓老百姓不再過那種日子。你這么做,不是又回去了嗎?”看兒子不吭聲,葉志娟繼續教育道。
王敬民不敢回嘴,腳尖戳著地,不住的捻。
雖然不敢說,但心里還是不服氣的,就拉幾趟的事情,怎么就扯到壓迫了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