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現在還沒到長香椿的時候。”張老漢拉開竹門,有些惴惴不安的抬頭看了一眼自家的香椿樹,沒有聽懂唐植桐的意思。
“這回不是香椿,我想跟您打聽一下,咱村里有不用的石碾嗎?花錢買,用糧換,都行。”唐植桐直截了當的說了自己的來意。
“石碾?我家有一個,你進來看看能不能相中。”一聽唐植桐要石碾,張老漢立馬把唐植桐讓到院子里。
“好。”唐植桐進大門后,順著張老漢指的方向看去,確實有一個,只不過不大。
唐植桐走過去,打量起來,這個石碾子跟常見的不同,個頭明顯小一圈,不過做的挺精致。
“這是前幾年打地主分田地,村里分給我的。去年成了公社,因為個頭太小,社里沒要,一直放在這。”張老漢一五一十的跟唐植桐說了這個石碾子的來歷,說完生怕唐植桐不要,補充道:“同志,你要是看不上,我再去村里幫你尋摸個大的。”
唐植桐明白張老漢的意思,無非是想抓住這個機會,換點糧食。
“我能推推試試吧?”唐植桐挺中意這個石碾個頭,搬運起來省事,安裝的話,也不用找人,自家人抬一下就能按好,正好不用外人幫忙。
“行,好使著哩,早前都是俺家小孫子放學后幫家里推。”張老漢自然沒有不同意的道理,給唐植桐拿了根木棍,插在窟窿眼里做杠桿。
唐植桐聽后那叫一個無語,感情自己過來當孫子了?不過他沒有跟張老漢一般見識,人家不是有意這么說的,這么說也表明人樸實。
唐植桐拿著棍子,往前走了慢走了幾步,一邊走一邊仔細看著石碾上是否有磕碰。
石碾子保存挺好,可能是地主家買來推著玩的。
個頭不大,就意味著碾壓的時候得多轉幾圈才能將糧食碾碎,但推動起來也省事啊,正好可以給鳳芝鍛煉身體。
“張大爺,您想換錢,還是換糧?”唐植桐對這個石碾子挺滿意,推了一圈就停了下來,直截了當的問道。
“換糧!”一聽唐植桐這么問,張老漢放心下來,急切的回道。
“行,玉米可以吧?”
“那個,還能換白薯嗎?”張老漢搖頭,雖然玉米比白薯好吃,但白薯能多換一點,能給家里多頂些日子。
“唉,白薯啊,我可以想想辦法。您打算怎么個換法?”
“這……”張老漢犯了難,搓著手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生怕要多談崩,但他是真想多要啊,家里揭不開鍋了。
“前陣子我朋友買了個石磨,花了八塊錢。張大爺,我相信您也清楚,石磨比石碾費工……”唐植桐試著找個參考價格,但話還沒說完,就被張老漢著急的打斷了。
“同志,石磨看起來費工,但石磨用的石頭比石碾子軟,實際這倆差不多。你可不能壓價啊!”張老漢一邊據理力爭,想方設法為自家多換點,一邊配合上肢體動作,臉上更是掛上了祈求。
唐植桐在一旁看著都不落忍,主動往上抬了抬價:“那這樣吧,咱按照十塊錢來算,可以吧?”
“行!”聽唐植桐松口,張老漢揮舞的雙手才放了下來。
“現在外面粗糧票的價格是一塊錢一斤,一斤粗糧票能買五斤白薯,算下來是五十斤,這個換法,可以吧?”
“……行!”張老漢那叫一個糾結啊,這個價很可以,但家里太窮了,不過糾結了一下,還是松了口,要是不松口,人家掉頭就走,自己豈不是啥都撈不著了?
“好。那咱爺倆先把石碾子卸下來裝車。勞駕您一會拉著去村口,我回去給您尋摸白薯,咱一會碰頭。不讓您白拉,我多給您五斤白薯。”唐植桐瞅瞅石碾子,又看看張老漢,他這副模樣夠嗆能自己卸下來,最終還是主動往后退了一步。
“成!”一聽唐植桐這么說,張老漢自然是樂意的,擼著袖子就要上手。
石碾的下面有個墩,穩固、不搖晃即可,用料來說豐儉由己,唐植桐見過用磚砌的,見過用石頭壘的。
張家這一個下面是石頭,中間并沒有用水泥去固定,單純的墩在上面,拆起來比較省事。
爺倆先將上面的石磙子抬下來,然后是石碾的盤面,唐植桐在大門口等了一會,等張老漢出去借板車。
去年一搞公社,稍微大件、值錢的生產工具不再由個人持有,全都作價歸了公。
都抬到板車上后,張老漢用繩子稍微攏了攏。
“張大爺,您這有個麻袋或者筐子嗎?借我用用,我給您把白薯裝回來。”唐植桐拍拍手上的灰,問道。
“有竹筐,我給你找一個。”張老漢沒有懷疑唐植桐騙自己一個竹筐,當即從其他房間找出來一個,交給唐植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