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能用錢擺平的問題從來不是問題,普通人面對的更大問題往往是沒錢!
唐植桐出門抽了顆煙,借助著月光,拿過鐵锨,一邊用作弊器往地窖頂部鋪灰土,一邊用鐵锨往上揚泥土。
“怎么大晚上的干這個?”小王同學聽到動靜,出來看了一眼。
“閑著也是閑著,先鋪上一層,省的降溫再凍了。”唐植桐隨口編個理由,之所以大晚上干不就是為了鋪灰土不引人矚目嗎?
“那我和你一塊吧。”小王同學聽后,感覺很有道理,當即走下臺階。
“不用,這種粗活我來干就行。要不你回屋往爐子里加幾塊柴,我鋪上一層土就回去。”唐植桐停下,將小王同學推向廂房的方向,灰土跟水泥顏色還是有差異的,他生怕小王同學發現什么首尾。
鋪上一層,扔下鐵锨,唐植桐回到廂房炒了鍋松子。
一來不能讓小王同學空口白牙去找朋友買缸,二來明天給椿樹胡同送水餃的時候也捎帶著拿過去一些。
自己才按照定量吃了幾天,已經明顯發覺吃不飽,而岳母一家已經按照定量吃了有一陣子了,拿點松子補充一下營養。
第二天一早,氣溫有所回升。
吃過早飯,小王同學帶了一包松子,匆匆出門去找自己的關系買缸。
張桂芳剁白菜,唐植桐則領著兩個妹妹干活,主要是把剩余的活土撒在地窖的頂部。
唐植桐、鳳珍負責揚土,鳳芝負責摻和。
期間,唐植桐還將近期廂房燃燒后攢下的灰燼摻在了土里。
無論是草,還是樹木,燃燒后的灰燼都是好東西,可以用來肥地,也可以裹在月經布里起到吸附作用,還可以用來制作豬胰子。
豬胰子是百姓對一種古老肥皂的統稱,因其多用豬的胰腺與草木灰制作而成,所以稱之為豬胰子。
豬胰子的老祖宗應該是一種名叫“澡豆”的東西,藥圣孫思邈曾在《千金要方》里記載了澡豆的做法。
把豬的胰腺的污血洗凈,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狀,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勻地混合后,經過自然干燥便成澡豆,可作洗滌用途。
現在的豬胰子只是將豆粉換成了草木灰,工藝、形狀有所變化,但功用與它老祖宗相同。
豬胰子因價格比香皂低,所以用的人很多,生命力是很頑強,尤其是農村,市場占比很大。
鑒于其廣為人知的知名度,幾十年后,仍有人管香皂不叫“香皂”,而是稱其為“胰子”。
在鳳珍的協助,及鳳芝的搗亂下,唐植桐很快將活土填在了坑里,但依舊有多出來的部分泥土,就這么任其堆在地窖周圍。
剛填進去的土是蓬松的,等澆上些水,或者下一場雨就會塌陷,到那個時候,得把多出來的這些土再填進去。
等窩脖扛著缸在小王同學的帶領下進院子的時候,唐植桐正在調餡。
放下缸,給了錢,打發走窩脖,一家人開始包水餃。
為了給椿樹胡同一些,一斤肉餡,張桂芳摻上了四五顆白菜,這餡兒也就嘗個肉味。
白菜是副食品店買來的,由于生長時天旱,收獲時凍過,比起自家和押運處發的要小很多,但耐不住放的多。
“現在豬肉供應不多,要是咱四九城還有駱駝就好了。駱駝架子骨大,肉也多,還便宜,說不定能多吃上兩回。”張桂芳一邊搟皮,一邊叨叨著。
“駱駝肉好吃嗎?”鳳芝小心翼翼的捏著水餃,問道。
“肉哪有不好吃的。”張桂芳想了一下,回道,其實是時間長了,她都忘記什么味了。
小王同學聽到在一旁抿嘴笑,唐植桐知道這是個吃過駱駝肉的。
唐植桐小時候確實吃過駱駝肉,父親下班從門頭溝那邊買回來的。
一說起駱駝,可能很多人有一個刻板印象,仿佛只有沙漠等干旱地區才有。
其實,幾百年以來,駱駝在四九城一直充當著非常重要的畜力運輸工具的角色,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一只駱駝能馱四五百斤重物,由于以前路況不好,而四九城一直又有煤炭、石灰的需求,駱駝運輸便應運而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