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自然往往以這種默默無語的方式,抗議人類破壞環境的行為。
其實植樹造林一直有,往遠了看有孫先生的提倡,植樹節就是這么來的。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森林資源缺乏,森林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7.9%。
1955年的時候,他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在12年內綠化祖國的號召。
全國青年響應號召,立即開展了一個規模空前的植樹造林活動。
從1955年入秋至1956年春,全國有6660萬青年投入了植樹造林洪流,造林546萬畝,種植樹木22億株。
但很多是時候,很多事情都需要為經濟讓步,于是去年樹木遭了殃。
再往后看也是差不多的樣子,加上防洪工程的質量問題,洪水給百姓造成了嚴重的人身安全、財產損失。
也是從那以后,國家在綠化上更下工夫,于是才有了沙漠變成江南水鄉。
唐植桐愚以為稱其為世界第一個奇跡一點都不為過。
學校的暖氣已經熱了,唐植桐開啟了“熥飯”模式,早上將飯盒放在暖氣片上,中午直接吃。
今天除了學習也沒啥事,唐植桐給邵劍林回了一封信,說葡萄干收到了,并表達了一下謝意。
下午放學的時候,雪已經停了,唐植桐直奔木材廠,想先找張波訂做一張梯子和兩個貨架。
“你這是建地窖了?”張波一聽唐植桐的訴求,立馬回應道。
“張哥好眼力,一眼就看出了。”唐植桐豎了個大拇指,這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情,不用藏著掖著。
“呵,這不是今年分白菜嘛,很多家庭沒地方放,直接放院子里又會凍,所以不少人選擇往底下要空間。最近市面上要這兩樣東西的不少,我們這接到了生產任務,有現成的。走,我帶你去挑。”張波呵呵一笑,略微一解釋,伸手示意,將唐植桐領到倉庫那邊。
唐植桐點點頭,這年頭民風淳樸,但人不傻。
單純囤個白菜,跟郵電學院似的,挖個坑埋起來就行。
想著挖地窖的,恐怕跟自己一樣,也是做長遠打算。
雖然張桂芳不想要梯子,但唐植桐覺得很有必要,三米多高的高度,一旦失手可不是鬧著玩。
至于貨架,唐植桐還是覺得有必要,總不能把所有白菜摞一起吧?有貨架能及時的挑揀出壞掉的,省的一壞壞一窩。
在唐植桐看來,這倆都屬于不應該省的設備,但有時候老人不會認同年輕人的觀點,他們會覺得,凡是能湊合的就都不該錢。
基于這種想法,什么變了質的剩菜剩飯都熱一熱往嘴里填,后果就是看病支出能大魚大肉吃一年。
既然看病了這么多錢,就會有老人不舍,于是更加節省,菜做多了、飯做多了,為了不吃剩的,就多吃。
哎于是又撐病了……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所以唐植桐這次先斬后奏。
不過該省的還是要省,唐植桐選好了梯子,在選貨架的時候問道張波:“張哥,這貨架能光要架子嗎?隔板我那還有點剩的。”
“別人要肯定不行,老弟你開口肯定行。”張波沒有絲毫猶豫,直接說道。
“好嘞,謝謝張哥,要一個三米長的,一個兩米五的,高都是一米八。”唐植桐普著自家地窖的長度、高度,說道。
“嚯,你這地窖不小啊。”
“嘿嘿,怎么都是建一回,搞大一點,等夏天熱起來,我直接躲地窖里睡覺去。”唐植桐開著玩笑,三米長都頂不到墻,自家地窖是三米寬、四米長的規格。
“地窖倒是涼快,就是濕氣重。這木架子需要給你找個師傅安裝嗎?”張波貼心的問道。
“不用,這活我自己來就行。”唐植桐剛才看了,架子都是散裝,方便運進地窖。
木材上標有方向,方便買主自行安裝,一天賣出那么多貨架,唐植桐不覺得木材廠都會派人安裝,無非是賣自己人情罷了。
“行,我給你開張單子。”張波也不強求,麻溜的開單出庫。
梯子和貨架加一起也有十塊冒頭,要不是昨兒小王同學從自己小金庫支援唐植桐了兩張,今兒還真沒錢結賬。
交了錢,取了貨,張波貼心的安排人給送貨上門,免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