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煙筒我買好了,一會你回屋量量。”小王同學給唐植桐盛了一碗小米粥,說道。
“嗯,動作挺快嘛。”唐植桐順口贊了一句,小王同學這執行力杠杠的,今早才說的,下午就買回來了。
“這不是怕耽誤大發明家畫圖嘛。”小王同學接下唐植桐的表揚,回道。
“嗯,我先記一下數據,今晚把書稿的改動建議再潤色一下,咱明天下班把書稿交給咱媽?”唐植桐對手冊審核非常上心,能早一天面世,就能早一天解決很多人的痛苦,興許還能拯救一些人的性命。
“行。”小王同學對此自然是沒有意見的。
“你要自己做爐子?行不行啊?別做出來不能用。”張桂芳看到兒媳婦拿回煙筒,沒有問做什么用,聽了這一會也明白了,索性問兒子道。
“肯定行,絕對好用。”唐植桐信心滿滿的回復親媽道。
“也不知道你哪來的信心,從小就沒看出你有這方面能耐,可別糟蹋了錢。”張桂芳對此猶自不信,吐槽了一句。
“您放心吧,我心里有數。”面對老媽的吐槽,唐植桐也不能回嘴,原主確實沒這方面能耐,但穿過來的老鬼見多識廣,更何況這回又去郵電學院進修了一陣子,屬于打了增益bu。
“我看靜文買的煙筒挺粗的,你可得注意,到了冬天不好買煤。”煙筒粗用煤就多,見兒子很自信,張桂芳也沒再打擊他,但還是提醒道。
“我知道的,媽。這個爐子是燒柴的,不燒煤。我在木材廠有朋友,您不用擔心柴的事。”唐植桐一邊吃飯,一邊給母親解釋道。
“唉,那得多少錢哦。”張桂芳搖頭嘆氣,不持家不知油鹽柴米貴。
時下四九城供應的煤球、蜂窩煤是0.0115元/斤,最好的硬煤0.0148元/斤,引火柴的價格是0.03元/斤,大塊木柴的價格稍低,但也低不到哪去。
眾所周知,木柴是不如煤炭耐燒的,如果是取暖單純靠柴的話,使用成本要比用煤炭高出一大截。
“媽,您放心吧,我有法子解決,花不了多少錢,都是些邊邊角角的,肯定不能按正常柴的價格來算。”唐植桐沒想到這么早就要面對這個問題,借口還特么沒編好呢,只能隨口糊弄。
張桂芳只是搖搖頭,沒再開口。
唐植桐此時沒提將小王同學今年剛買的五八型民用兩用爐挪到正屋來用,因為他知道現在提,張桂芳肯定是拒絕的,那就等新爐子做好再說。
好巧不巧,吃完飯后停電了!
正房點起煤油燈讓鳳珍、鳳芝兩姐妹寫作業,而唐植桐則和小王同學回到了廂房。
小王同學不太喜歡煤油燈的味道,所以這邊用的是蠟燭。
唐植桐小學的時候,語文課本上有一篇課文,華老寫的《統籌方法,給小學生打開了邏輯、合理安排時間的大門。
自那以后,唐植桐將生活、工作、學習按照緊迫程度的優先級進行合理安排,效率提高一大截。
鑒于作業需要明天交,而手冊的反饋在明天下午,意見的修改可以稍微往后挪挪,所以唐植桐打算先把作業寫完。
唐植桐坐在燈下,做著今天的作業,小王同學則坐在一旁,托著腮一臉崇拜的看著自己的丈夫。
盡管小王同學中學時的成績不錯,但那也只是初中畢業,舞蹈學校除了俄語課程外壓根就沒啥文化課,學習俄語也是當初為了方便跟那邊的教練溝通。
今兒兩堂大課,作業不是很多,唐植桐半個來小時就寫完了。
“你真厲害,這么難的題都會做,我看著跟看天書一樣。”看唐植桐開始收拾課本、作業本,小王同學才開口說道。
“你們紅專大學不學這個嗎?”唐植桐詫異的問道。
“沒這些呀,主要是學一些思想、理論,還有跟圖書館日常工作有關的東西。”小王同學搖頭道。
“哦,也挺好的,以后工作用的上。我學的這個也沒啥用,以后在工作中都用不上。”眾所周知,專業跟工作有時候是毫不搭邊的,更多的時候是看重在大學里學到的思維方式。
第(1/3)頁